三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計劃(新人教版)
重要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通過新人教版的課程設計,我們發現,探索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計劃將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互動與實際應用,力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孩子們在數學的世界中自由航行。
本班共有20名學生,男生12人,女生8人。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們在基本能力上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逐漸培養了獨立思考、動手操作以及積極參與學習的習慣,學習態度整體向好。但仍有個別學生性格比較活潑,缺乏紀律意識,集體意識尚需強化,合作精神有待提升。而有些學生則缺乏主動學習的習慣,仍需教師和家長的督促來完成課程任務。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涵蓋: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與兩位數相乘,小數的基本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的理解,以及日期的計算,簡單的數據統計與平均數,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數學的廣泛應用和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依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了多個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實際操作中運用所學知識,增強他們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本冊教材的重點是:一位數除法、兩位數相乘、面積的計算及簡單的數據分析與平均數。難點在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一位數乘法和兩位數乘法。能夠進行相應的乘法和除法估算與驗算。
2、使學生能口算一位數除以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以及整十數乘整十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
3、使學生初步了解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知道小數的概念,能夠熟練地讀寫小數,并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法運算。
4、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辨識并描述物體的方位,以及閱讀簡單的路線圖,描述行走路線。
5、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概念,能夠用自選單位估算和測量圖形的面積,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并進行單位換算。
6、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的內在關系,知道每個月的天數,掌握24小時計時法,能夠用這種方式表示時刻。
7、使學生了解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習數據分析,并認識平均數的含義,能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感受到統計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8、使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培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使學生初步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概念,增強對生活中數學現象的觀察和推理能力。
10、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樹立自信心。
11、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書寫要工整、清晰。
四、教學措施
1、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增加學生的操作實踐,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使其在計算中養成良好的估測習慣。
3、通過實際問題解決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效果。
4、采用“遷移學習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及合作交流,讓他們體驗探索的樂趣,適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增強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和學具的作用。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建立扎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和驗證的全過程,自主構建數學知識。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 4課時 2.13-2.20
第二單元 口算除法 3課時 2.21-2.24
筆算除法 9課時 2.27-3.8
整理與復習 1課時 3.9
第三單元 數據分析 3課時 3.12-3.13
平均數 2課時 3.14-3.16
第四單元 日期的認識 2課時 3.19-3.21
24時計時法 2課時 3.22-3.27
制作日歷 1課時 3.28
第五單元 口算乘法 3課時 3.29-4.3
筆算乘法 4課時 4.4-4.12
整理與復習 1課時 4.13
第六單元 面積及其單位 2課時 4.16-4.18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3課時 4.19-4.23
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3課時 4.24-4.27
第七單元 小數的初步認識 3課時 4.30-5.2
小數的簡單計算 3課時 5.3-5.5
第八單元 解決問題 4課時 5.7-5.11
第九單元 數學廣角 2課時 5.14-5.17
第十單元 總復習 4課時 5.18-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