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教學年度計劃方案(實用2篇)
語文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碰撞與思維的啟迪。高三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須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關注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的提升,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與人文關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發現每位學生的獨特潛能,通過差異化的教學策略,讓每一個靈魂都能在文字的海洋中徜徉,感受語言的魅力。教學工作計劃不僅是任務的清單,更是我們共同成長的藍圖。
高三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第1篇
一、總體構思
1、思想核心:依據循序漸進、難易結合的原則,重視基礎,強調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2、復習階段安排:本屆高三語文復習分為三輪:
第一輪(XX年9月—XX年3上旬“市一?!?進行專題專項訓練,確保各項知識點的掌握。
第二輪(XX年3初—XX年4月底)將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分析薄弱環節,并根據高考的新動向,適時調整訓練重點。
第三輪(XX年5月初—XX年6月初)輔以應試技巧的指導和心理疏導,以提高實戰應對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校學生總體素質定位較低,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語文學科的主要表現如下:
(1)整體語文素養不足,書寫與表達能力欠佳;
(2)閱讀范圍狹窄,理解能力不足,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
(3)對語文學科重視不夠,學習態度較為消極;
復習過程中應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重抓基礎,落實細節,確保復習的有效性,努力培養學生的能力與興趣。
三、考點分析
1、語言知識
(1)語音:關注《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了解多音字、形聲字等的發音。
(2)字形:整理《第一批異形詞》,辨析形近字、音近字。
(3)詞語:掌握近義詞的辨析方法,了解虛詞和復句的相關知識,重視熟語的積累和正確使用,特別關注常見錯誤類型。
(4)病句:熟悉《考試說明》中六種病句類型,培養分析和總結能力。
2、語言運用
針對常見題型進行復習,關注新型題目的訓練,貼近生活,注重實際運用,強化表達能力。
3、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的學習以課內為主,輔以《XX浙江省高考考試說明》指導,適當擴展課外閱讀,做到讀、背、默結合。
4、現代文閱讀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意識,準確理解文章內容、把握觀點主旨是關鍵;總結不同類型文章的閱讀方法和答題技巧。
5、古詩鑒賞
廣泛閱讀,積累材料,進行鑒賞技巧的總結與指導,幫助學生獨立分析。
6、文言文閱讀
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強化翻譯與短句訓練,提升語境理解與分析能力。
7、寫作訓練
第一學期按文體進行分項訓練,指導學生掌握寫作規律與技巧,注重書寫能力的提升;第二學期結合考試進行題型訓練,精講精練,關注時事素材的積累。
四、復習策略
1、合理選用復習資料,圍繞考點組織教學內容。
2、設定明確的復習目標,以解題思路和方法指導為重點來安排教學。
3、針對不同類型的復習課設計合適的課堂結構,確保每節課的效果。
①知識復習課。
引入典型命題實例→歸納知識要點,明確命題角度→進行典型例題訓練→評講解題思路,歸納做題方法→遷移訓練(包括新題型的練習)。
②閱讀鑒賞復習課。
課前要求學生預習并完成相關試題→課堂上指導整體把握文章結構與思路→對答題程序與方法進行指導→總結文章閱讀程序與答題步驟,布置課外訓練作業。
③綜合試卷評講課。
評講重在突出重點,分析錯誤原因時結合基礎知識,強化知識的運用。
④作文指導課
作文訓練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系統化與系列化并重,保證每次訓練能集中指導某一板塊。
4、教師在出題時要先行示范,確保題目無錯誤,并適當處理偏題與難題。
5、認真進行質量分析,通過數據采集與分析,了解每個小題的情況和學生的薄弱環節,及時調整復習策略。
五、備考措施
1、加強協作意識。
確保教師團隊的團結,資源共享,集體討論備考中的問題與經驗。
2、注重備考研究。
深入研究《考試說明》的考項,明確復習目標,調整訓練思路,確保落實每項內容。
3、講究復習方法。
教師要歸納命題規律和做題方法,尤其要重視主觀題的訓練,讓學生掌握答題規律。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求學生書寫工整,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以擴展視野,培養勤于寫作的習慣以積累素材。
5、重視差異性補救。
①教師要全面了解每位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幫助差生改善,同時對優生提出更高要求。
②課堂上,多提問啟發性與基礎性的問題,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③組織課外輔導,定期對優、差生進行針對性輔導,鞏固基礎知識。
六、教學安排
具體的教學安排如下:
高三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第2篇
進入高三,上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以下為高三語文上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重點在于查漏補缺基礎知識,并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
一、學生分析。
本學期所教授的高三(A)、高三(B)兩個班的學生語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差生比例仍較高。部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不足,積極性也不高,基礎知識存在較多漏洞,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鑒賞能力亟需提高,尤其是作文的思路偏狹,語言表達較為乏味。
二、精準定位。
針對學生基礎薄弱的現狀,我們不強求每位學生在短時間內取得優秀表現,只要能縮短與其他同學的差距就是進步。根據考綱要求及班級實際情況施行教學方案,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三、因材施教,分層指導。
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改作業時應適當進行面對面的批改,做到有針對性。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布置一些提高能力的作業。要對情緒波動較大的學生給予必要的心理輔導。基礎扎實且態度積極的學生,我們希望他們在復習階段能夠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則要在復習中加強訓練,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審題和答題習慣。具體安排如下:
全體學生需常態化抓緊學習。盡管部分學生基礎良好,但教師依然需重視其能力的提升。在這一輪復習中,部分學生比其他學生主動,一般會規定時間自主復習,及時檢查小測并校對答案。作文訓練依然要將結構與審題作為重點,加強對中心語段及開篇部分的訓練。
對臨界生進行重點輔導。對于那些基礎不錯但仍有提升空間的學生,應日常針對他們的弱項進行個別輔導,引導他們在復習中加強薄弱環節的提高。
再者,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推進。平時考試中,一些學生成績墊底,除了基礎差,其學習態度也需改進。我們要與這些學生進行單獨談話,讓他們從心底重視語文學習,并針對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復習計劃,及時了解復習進展并給予指導。
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我們決定重抓基礎,提升其保分意識。
提升士氣。面對困難,學生難免會有畏難心理,應盡力避免他們采取破罐破摔的態度。在每次考試之后,以及平時的閑聊中,我們將根據高考的??其浫》謹稻€,引導他們認識到每張試卷中的可保之分和可得之分,以便設立明確又切實的目標。
重視基礎分。就學生的實際表現來看,語文卷中的一些高難度題型如“詩歌鑒賞”、“文言翻譯”及“現代文閱讀”等,拿分難度較大,分數提升的潛力也不大,如果能夠取得一半的分數即可。但全卷中有十三分的基礎知識(如字音、字形及默寫),確實是學生通過勤奮記憶可以得到的,且這對總分至關重要,因此在平常復習中需反復強調并加強訓練。
具體做法:與學生進行兩兩對話,分享背誦方法,安排互背任務,定期抽查??荚嚺R近時,全班進行整體檢查默寫。提供高考題的專項訓練。
再者,作文是這部分學生的薄弱環節,但其改善空間較大,因此在這一輪復習中要不斷加強。具體做法包括:首先確保學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結構;其次重視審題,這是得分的關鍵。每周安排兩節課,布置一到兩次作文的審題、構思以及中心語段寫作訓練,并進行及時的講評。
集體備課,科學備考。在每一個階段,備課組將進行集體備課,確定復習方向,合作尋找復習資料。每位教師將在整體教學安排上扎實地按照備課組的計劃展開,做好每個專題的訓練。
四、練習形式:
單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以綜合為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補充題組訓練。
五、教學內容:
本學期為高三第一學期,教學內容包括:
1、完成選修八、十二課本的教學,重點內容為。
2、語言基礎知識、古詩、文言文及語用題的復習指導。
3、作文分層指導系列訓練,重點放在審題、構思、速度和圍繞中心展開論證等方面,進行全批全改。
六、教學進度:
(一)第1——2周:
1、語言運用。
2、綜合訓練。
3、教學內容規劃。
(二)第3——6周:
1、新聞閱讀與寫作。
2、寫作訓練。
(三)第7——10周:
1、實用文體的寫作。
2、寫作訓練。
3、期中考試。
(四)第11——15周:
古詩詞鑒賞訓練與文言文閱讀復習。
(五)第16——17周:
1、語言運用。
2、綜合訓練。
(六)第18——20周:
1、現代文閱讀(必考內容)。
2、學業測試。
(七)第21——23周:
1、語言運用。
2、基礎綜合訓練。
3、考點輔導。
4、名句名篇的背誦、雙基的訓練與作文的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