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五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工作方案(實用15篇)

1165個月前

我們不僅要關注音樂知識的傳授,更要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與創造力,將課堂打造成一個充滿樂韻與激情的學習空間。這不僅是對音樂的欣賞,更是對學生情感與思維的全面啟發。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1

一、教學目標

本學期的主要目標是引導五年級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樹立良好的演唱習慣,培養他們正確的姿勢、呼吸方法、發音技巧以及清晰的咬字和吐詞。逐步提高學生的音色圓潤度和藝術表現力,使他們能夠在掌握音準與節奏的基礎上,深刻理解音樂的情感與形象,提升他們的音樂聽覺能力,培養良好的音樂素養。

二、教學措施

在備課時,我們將采用示范教學法,通過范唱和欣賞優秀音樂作品來激發學生的藝術思維,鼓勵他們在課堂上感情充沛地唱歌。通過音樂作品的感染力,促進思想教育和情感表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

三、教學進度安排

1. 學習歌曲《小白船》《春天在哪里》,欣賞《小白船》《媽媽的歌》;11. 學習歌曲《新春快樂》,欣賞《春天的故事》;

2. 學習歌曲《大海》,欣賞《大海的聲音》《愛在心中》;12. 學習歌曲《歌唱祖國》,欣賞《祖國不會忘記》《在希望的田野上》;

3. 學習歌曲《小星星》,欣賞《月亮代表我的心》《陽光大道》;13. 學習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欣賞《毛主席的詩詞》;

4. 學習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欣賞《春天的故事》《中國有禮儀之大》;14. 學習歌曲《走進新時代》,欣賞《春天的故事》;

5. 學習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欣賞《我的中國心》《祖國的呼喚》;15. 學習歌曲《我和我的祖國》,欣賞《我們都是一家人》;

6. 學習《春天在哪里》,欣賞《春天的故事》;16. 學習《歌聲與微笑》,欣賞《四季歌》;

7. 學習《小花朵》,欣賞《春天的氣息》;17. 進行期末復習;

8. 學習《歡樂的歌聲》,欣賞《歡樂頌》《美麗的家園》;18. 進行期末測試;

9. 學習《走路去巴黎》,欣賞《天邊的駱駝》;

10. 學習歌表演,進行才能展示。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2

一、指導思想:

貫徹新課程標準,落實課程改革的精神,旨在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尤其是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提升識譜和讀譜的能力。要努力改變一些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消極態度(如認為音樂無用或將其視為副課),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進入高年級,具備一定自律能力,課堂紀律總體良好,盡管音樂基礎相對薄弱,但接受能力較強。班級中有少部分學生音樂素養較高,樂理知識、演唱水平、音色和樂感均表現突出。中等生人數約占50%——55%,這部分學生對音樂的熱情濃厚,但由于自身條件或其他因素,演唱技能仍需提升。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對音樂缺乏興趣,給班級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他們在課堂上可能會大聲說話、走神等。但我堅信,通過一學期的努力,他們一定會有所改善。

三、任務目標

(一)、唱歌部分

1、依據教材和課程標準,教授課本中的歌曲。

2、每節課開始前,先進行10分鐘的樂理知識講解,然后再進行歌曲教學。

3、教授歌曲時,先播放錄音范唱,隨后由教師指譜,教1—2遍歌詞,然后讓學生在教師伴奏下自學,直至掌握為止。

4、每學一首歌曲,下一節課進行演唱檢查,個別學生需上臺表演,若有錯誤教師及時糾正。

5、建立學習記錄,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音樂課的學習意義。

(二)、發聲訓練部分

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提升音高;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色進行表現;演唱時保持音高,聲音要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平衡和音色的協調。

(三)、欣賞部分

綜合欣賞音樂作品,了解基本旋律知識,從而增強情感體驗能力,深化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更加深入的欣賞層次。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和反思工作,確保學生能夠充分參與課堂。

2、因材施教,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3、設計每堂課的導入環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多樣,富有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和表演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多參觀、學習其他學校的音樂課程,拓寬視野,同時總結經驗以改進教學。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課

《朝夕》

第二課

《農家樂》

第三課

《足跡》

第四課

《可愛的家》

第五課

《故鄉》

第六課

《歡樂的少年》

第七課

《雨花》

第八課

《冬雪》

第九課

《對花》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3

本學期音樂教學目標與內容:

通過欣賞不同的音樂作品,幫助學生了解旋律的基本知識,包括旋律的發展方式、特點及其表示的含義,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能力,深化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從而提升欣賞水平。

在這一階段,我將注重知識的連貫性,確保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鞏固舊知。我計劃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為了避免學生對于樂理知識感到厭倦,我將運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教學分析:

1、唱歌教學是選擇一些適合五年級學生演唱的優秀中外歌曲,重點培養學生通過力度和速度的變化來表達歌曲的情感,鼓勵他們獨立自信地演唱。

2、欣賞課程是提升學生音樂感受力、欣賞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中外優秀音樂作品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也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

3、識譜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環節。教學過程中,要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將知識與音樂實踐結合,避免單純枯燥的講授,創設感性入手的教學情境,做到深入淺出,逐步提升。

4、綜合訓練是本課程的一大特色,旨在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如歌唱、節奏、律動、樂器演奏、音高聽辨、節奏與旋律的排列及音樂創作等),實現多種技能和知識的綜合運用,確保課堂教學目的明確,既突出重點,又顧及全局,充分發揮每一項練習的訓練效果。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五年級學生人數約為100人,主要來自居峪村,少部分來自其他鄉鎮學校,他們都是少先隊員。這些學生對音樂課充滿熱情,但對于樂理知識卻缺乏興趣,常常認為音樂課只是唱歌時間,喜歡唱課本上的歌曲,也傾向于流行歌曲。有些學生對識譜課程表現出厭倦,容易在學習過程中走神。五年級是承前啟后的重要階段,學生在本學期將鞏固并應用之前學過的知識,同時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基礎。本學期教材在樂理方面有所提升,例如引入了升號調、升記號和還原記號等內容,盡管這對學生來說具有挑戰,但也為后續的五線譜學習奠定了基礎。五(1)班的學習態度認真,學習氛圍濃厚,而五(2)班則相對松散,學習積極性不足,教師需要針對不同班級的情況進行相應的引導和教育。

提升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備課,確保課前準備充分,與新課程標準相結合,并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

2、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3、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應多樣化,結合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有效掌握知識和技能。注重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創新思維。

5、積極與其他學科教師溝通,探索學科融合的可能,響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6、參觀其他學校的優秀課程,借鑒經驗,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水平。

教學輔導計劃:

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及時的指導和糾正,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給予個性化的輔導,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從中受益。

教學進度和時間安排:每周安排兩節課。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4

一、本學期教學目標與任務:

在本學期的音樂教學中,我將以欣賞和理解音樂作品為核心,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旋律的基本知識(如旋律發展的方式、特征及其表現意義),以提升他們的情感體驗能力,增強對音樂形象的感知,從而深入地欣賞音樂。

在這個階段,我會著重做好知識的銜接,利用多樣化的策略幫助學生熟練運用所學內容。要避免讓學生感到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過于枯燥,因此我將通過游戲等互動方式,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二、教學分析:

1、歌唱教學側重于挑選適合五年級學生演唱的經典中外歌曲,鼓勵學生通過力度、速度的變化來表達歌曲的情感,讓他們能夠獨立、自信地演唱。

2、欣賞教學是增強學生音樂感受與審美能力的重要環節。通過介紹中外優秀音樂作品,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和情感深度。

3、識譜教學是學生音樂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學內容應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契合,將知識融入到音樂實踐中,以感性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4、綜合訓練是本課本的一大特色。通過多種形式(如聲樂練習、節奏訓練、樂器演奏等),旨在實現技能和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結合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兼顧全面,充分發揮各項練習的訓練效果。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備課,開展充分的前期準備和復習,確保每節課的教學質量,并與新課標緊密結合,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

2、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實施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以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

3、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導入環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應多樣化,兼具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取知識和技能。也要適時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和創新能力。

5、積極與其他學科進行溝通,探索學科間的整合,以響應新課標的要求。

6、通過參觀和學習其他學校的課程,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師也能借此總結經驗。

7、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感情地指導學生用標準普通話朗讀歌詞,以傳達歌曲的情感。

四、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民族風情,共六課時

第二單元:自然之聲,共五課時

第三單元:田園風光,共四課時

第四單元:歡快旋律,共四課時

第五單元:音樂故事,共四課時

第六單元:愛的樂章,共五課時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5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是實施音樂教育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特制定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將教授五年級的音樂課程,課程編排采用綜合性方式,將德育和美育有效融合。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升教育質量,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努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們對唱歌和舞蹈充滿熱情,這種課程形式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然而,班級中部分學生的音樂基礎較弱。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著重加強音樂基礎知識的訓練,以為學生打下堅實的音樂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設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包含唱歌、聆聽和音樂活動等內容。教材在培養學生音樂素質的也注重愛國主義教育,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冊教材設有9節唱歌課、10節欣賞課和4節音樂活動課,內容的有機結合將有利于學生保持對音樂的興趣,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文化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對學生坐姿、唱姿和合理呼吸的訓練,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2、通過對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和歌舞唱游課的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3、加強欣賞課、器樂課和歌舞唱游課的學習,注重音樂知識、技能和技巧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滲透德育,推動教育改革,加快現代化教育進程,特別是在學生的薄弱環節上給予重點關注,以提升他們的藝術修養和音樂素質。

四、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姿勢和呼吸方法進行歌曲演唱;

2、幫助學生掌握合適的練聲技巧;

3、引導學生欣賞小型器樂曲,培養音樂欣賞的能力,并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4、通過“拍拍敲敲”、“聽聽想想”、“唱一唱”等練習,提高學生的樂感和節奏感;

5、通過集體舞的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教具學具準備

將使用多媒體設備、錄音機、鋼琴和碰鐘等打擊樂器。

六、教學措施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并合理運用發聲練習曲;

2、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與知識的訓練,引導他們感情豐富地演唱;

3、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歌曲情感,并用恰當的情緒演唱;

4、每節唱歌課安排三分之一的時間供學生練習,教師做好引導;

5、合理安排時間開展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拓寬他們的視野,了解相關音樂知識;

6、通過律動和集體舞訓練,增強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7、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和歌舞唱游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體驗,拓寬音樂視野。

9、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持續提升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將其落實到具體教學中,充分發揮音樂課堂對智力、身體和德育的促進功能。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6

 一、指導思想:

貫徹實施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改革理念,旨在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特別注重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提高其樂譜識別和閱讀能力。有必要使部分學生改變對音樂課的看法(如認為音樂學習無益,認為音樂課程不重要),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進入高年級,具備相對較強的自制能力,課堂紀律普遍較好,但音樂基礎相對薄弱,接受能力尚可。部分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樂理知識、歌唱狀態以及音色、樂感等方面表現出色。大約50%-55%的學生為中等水平,他們對音樂充滿熱情,但由于自身條件或其他因素,歌唱技能仍有待提升。雖有少數學生因基礎薄弱對音樂興趣不足,但他們的存在會對班級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課堂上發出雜聲、音不準及做小動作等。不過,我相信,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他們一定會有所改進。

 三、任務目標

(一)、唱歌部分

1、緊扣教材和課程標準,進行書本歌曲的教學。

2、每節課開始前,提前10分鐘傳授樂理知識,然后再進行歌曲教學。

3、歌曲教學遵循先播放錄音示范,再由教師教授樂譜,教唱1-2遍歌詞,最后學生在教師伴奏下自主練習,直到掌握為止。

4、每學習一首歌曲,下一節課進行演唱檢查,讓個別學生上臺演唱,及時糾正出現的不準確之處。

5、記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音樂課的意義。

(二)、發聲訓練部分:

在氣息控制的基礎上,逐步拓展音域;運用不同力度、速度和音色進行表達;在歌唱時保持音高,聲音要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和音色的協調。

(三)、欣賞部分:

對綜合性音樂作品進行欣賞,了解一些基礎旋律知識,以進一步增強情感體驗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從而進入更深層次的欣賞。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課程前期準備、課堂復備和課后反思,確保學生能夠接受優質的課程,備課時要與新課程標準緊密結合。

2、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最大程度地促進他們的發展。

3、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導入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應多樣,富有趣味性、知識性、探索性、挑戰性和表現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多觀摩其他學校的課程,并在本校進行實踐,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師可從中總結經驗。

四、教學進度安排:

課次:第一課

周課題:《朝夕》

課時:3

課次:第二課

周課題:《農家樂》

課時:4

課次:第三課

周課題:《足跡》

課時:4

課次:第四課

周課題:《可愛的家》

課時:3

課次:第五課

周課題:《故鄉》

課時:4

課次:第六課

周課題:《歡樂的少年》

課時:3

課次:第七課

周課題:《雨花》

課時:4

課次:第八課

周課題:《冬雪》

課時:4

課次:第九課

周課題:《對花》

課時:3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7

 一、學生狀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識,這是一個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的階段。此時,學生能夠較好地集中注意力,大多數學生表現出強烈的表現欲,并且集體合作意識逐漸增強,他們在體驗和探索創造活動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然而,學生在識譜能力方面仍顯不足,歌曲的情感表達也有待加強,因而需要特別關注培養學生的聽音和記譜能力。部分學生對樂曲的曲式結構了解有限,對于所學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學生在處理常見的音樂術語時,容易產生混淆,例如“漸慢漸強”和“升降號”等。

 二、總體目標

我們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在演唱時保持良好的姿勢,正確使用呼吸,做到準確發音和清晰的咬字與吐詞。要求學生逐步做到自然音色圓潤,不斷提升演唱的藝術技巧,在掌握音準和節奏的基礎上,提高對音樂形象的理解能力,并培養良好的聽覺素養,進而促使學生具備音樂的耳樂能力。

 三、改進教學

為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將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采用范唱的方式,通過音樂藝術形象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藝術形象思維,使他們能夠有感情地進行演唱,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染實現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教學進度安排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8

一、教材分析

五年級上冊的音樂課程包含八個單元:晨曦、鄉村樂、成長足跡、親愛的家、故土情、少年歡樂、雨后絢麗、冬日雪景。這些單元覆蓋了人文、地理、自然景觀等多個維度,旨在讓學生領悟不同的美學體驗。本學期的主要教學內容為演唱歌曲,同時融入音樂欣賞和樂理知識。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歌曲創作和團隊合作。

二、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能熟練演唱教材中的8首歌曲,通過歌唱活動,增強他們對祖國、人民、勞動、學習、科學、自然及生活的熱愛。

2、掌握以下樂理知識:滑音、倚音、拍號等基本概念。

3、開展音樂欣賞課程,通過欣賞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激勵他們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

三、重點難點

1、要求至少能熟練演唱教材中的八首歌曲。

2、掌握樂譜中的基本指示:音符、力度標記、裝飾音、拍號等。

3、掌握豎笛的演奏基礎技巧。

四、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顯著提升,他們在體驗和創造方面的能力增強。然而,在音樂欣賞方面,學生通常缺乏耐心和集中力,他們更偏愛動感的音樂活動,對樂譜知識的學習興趣較低。在未來的學習中,需要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熱情,從而培養他們的興趣與能力。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深入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掌握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做好教材、學生及教學方法的準備,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

2、課堂教學要嚴謹,注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使課堂成為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平臺,確保教學思路清晰、結構合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生動有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愉快參與其中。

3、積極參與教研活動,聽取同行的課程,不斷借鑒他們的優點,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

4、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增強教學效果,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和有趣性。

5、密切關注學生反饋,定期征求他們對教學的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六、進度安排

1—2周:第一課《晨曦》

3—4周:第二課《鄉村樂》

5—7周:第三課《成長足跡》

8—9周:第四課《親愛的家》

10—11周:第五課《故土情》

12—13周:第六課《少年歡樂》

14—15周:第七課《雨后絢麗》

16—17周:第八課《冬日雪景》

18周:復習

19周:總結與考核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9

一、學生狀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在音樂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本功,正處于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此時,學生持續注意的時間較長,展現出較強的表現欲和集體協作意識,在體驗與探索創造性活動的能力上也有所提升。然而,他們的識譜能力仍需加強,對歌曲情感表達的掌握也有待提高,聽音記譜的能力尚需培養。部分學生對樂曲的曲式結構理解不夠深入,并且對所學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常常會對一些基本的音樂術語符號產生混淆,如xxx;、xxx;等。

二、總體目標

本學期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在演唱時保持良好的站姿,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確保發音準確,咬字和吐詞清晰。力求學生能夠自然地展現音色圓潤,不斷提升他們的演唱藝術技巧。在具備音準和節奏的基礎上,增強他們對音樂形象的理解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覺素養,創造音樂的能力。

三、改進教學提高質量措施

在備課方面要認真細致,采用范唱的方式,努力通過音樂藝術形象來感染并引發學生的藝術思維,使他們能夠有感情地演唱。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染力,推動思想教育的實現。

四、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周次

教學內容

1

歌曲《甜甜的秘密》《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欣賞《媽媽的紅頭巾》《愛的羅曼斯》

11

歌曲《步步高,新春到》,欣賞《步步高》

2

歌曲《長成一座山》《螢火蟲》,欣賞《愛之夢》《愛的祝愿》

12

歌曲《彩云追月》,欣賞《彩云追月》《山歌好比春江水》

3

歌曲《快樂的嚓嚓嚓》《校園的早晨》,欣賞《微笑波樂卡》《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

13

歌曲《什么結籽高又高》《五指山歌》,欣賞《軍民團結一家親》

4

歌曲《把心兒種在春天里》《快樂的小隊》,欣賞《OK星期天》《祝你快樂》

14

歌曲《七子之歌》,欣賞《東方之珠》

5

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彩色中國》,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地圖――聽間尋路》

15

歌曲《愛的人間》,欣賞《我們共同的世界》

6

歌曲《美麗的星座》《我的媽媽叫中華》,欣賞《我的祖國》

16

歌曲《理解多好》,欣賞《春節序曲》音樂大篷車 我的創造

7

歌曲《楊柳青》,欣賞《楊柳葉子青》《情系江淮》

17

期末復習

8

歌曲《打麥號子》,欣賞《打麥號子》《對花》

18

期末測試

9

歌曲《對花》,欣賞《花鼓》《我為祖國守大橋》

10

歌表演 我的創造 露一手 采集與分享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1、任教班級學生學科學習情況(好、中、差)分析。

2、差生情況分析(含差生名單,現狀和差因分析)(新接任的班級,本欄目內容的填寫可在開學的第一周內完成)

在五年級的音樂課堂上,學生們的紀律性較好,認真聽講,總體音樂素養較為扎實,學習能力均衡。各班級學生的情況相似,約有30%—35%的學生在樂理知識方面表現突出,聲音優美,演唱狀態良好。而中等水平的學生占比約50%—55%,他們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但由于各種自身因素,歌唱能力仍需提升。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對音樂缺乏熱情,表現為上課時的嘈雜與走神,這對班級氛圍造成了負面影響。盡管如此,我相信通過本學期的努力,他們的狀態會有所改善。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音樂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教材中所規定的基礎樂理知識,提升視譜和視唱的能力。

2、經過學習,能夠準確完美地演繹歌曲,同時理解和欣賞曲目的核心內容。

(二)、能力目標:

1、學生將通過學習歌曲,掌握正確的口形與呼吸技巧,以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逐步形成識別簡單樂譜的能力。

2、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了解不同樂器,并掌握基礎的演奏方法。

3、通過音樂欣賞,認識幾種常見的演奏形式,提升學生對節奏、力度、音色等音樂元素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以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4、通過樂器訓練,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演奏姿勢與技巧,提升他們的演奏水平,學習如何表達不同音樂情感的曲目。

(三)、情意目標:通過音樂教學,突出音樂學科的特性,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增強合作意識,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致力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四)、質量目標:基本掌握教材中規定的簡單樂理與音樂技能,通過學習能夠完整演唱教材中的歌曲。

三、教材分析

1、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與技能訓練要求。本冊教材包含八首歌曲,選取兩首進行重點學習,每節課都會涉及“唱”、“認”、“做”、“聽”等多方面內容,這些內容相互聯系,構成了完整的教學體系。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包括演唱、欣賞、器樂及視譜等,具體要求如下:唱:學習正確的呼吸方法,通過輕柔或強有力的聲調完整演唱歌曲。認:認識全音符及相關記號。做:按照老師的要求出題,如聽音選擇、合唱練習等。聽:欣賞歌曲,并簡單介紹人聲分類及常見聲樂演唱形式。器樂:學習表達不同音樂風格的曲目,提高演奏能力。

2、本學期教材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美育的主要途徑。音樂教育在陶冶情操、培養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促進身心健康,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3、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教學重點:歌曲演唱、表演、做題與欣賞。教學難點:感知不同節拍的特點,以及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與審美情操。

四、改進教學的措施

1、仔細研讀大綱與教材,按照教導處的統一格式編寫教案,確保教學詳案的嚴謹性。

2、嚴肅執行課時計劃,科學把握課堂時間,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3、做好課前的充分準備,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4、嚴格按照教案授課,保持普通話的使用,鼓勵學生主動發言與互動。

5、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合理放寬學習要求,增強教學的靈活性,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激發學習興趣。

6、利用本校的設備,如投影儀、錄音設備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果。

7、在完成教材任務的基礎上,根據學校的需求,本學期將成立多個興趣小組,如器樂、舞蹈與合唱,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8、提優補差的途徑:

(1)通過課堂教學進行提升。

(2)通過課外藝術活動輔助性提高。

9、教學方法:教師示范與學生模仿相結合。鼓勵與表揚相輔相成,通過積極的反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幫助他們實現學習目標。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教學研究活動

章(或課)、節內容及課時作文、實驗、勞技操作內容及課時

1《種太陽》2課時

2、《盼紅軍》2課時

3《牧童》2課時

4《我愛我的家鄉》2課時

5《楊柳青》2課時

6《美麗的黃昏》2課時

7《拾稻穗的小姑娘》2課時

8《踏雪尋梅》2課時

9《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2課時

10《童年多美好》2課時

11《踩雨》2課時

12《小號手之歌》2課時

13復習考試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11

一、教學目標和任務:

語音訓練部分:

1、在氣息的掌控下,努力實現音符的準確性。

2、在逐步拓展音域時,特別注意低音區的音域擴展。

3、在合唱過程中,我們追求發音的清晰度與連貫性,音色的圓潤與飽滿,以及聲音的和諧與統一。

二、視唱練耳、知識與耳朵訓練:

1、譜面知識:

識別升音符和降音符;了解音符間的聯系,學習音符和滑音的演唱方法。

2、視唱練耳:

復習已有的音階練習,并進行獨立或半獨立的視唱練耳,視唱兩段樂曲的片段及其存在的時變音調標記的單聲部歌曲。

3、耳朵訓練:

聆聽并記住旋律的4至8小節,反復聽取并記憶2至4小節的節奏;辨別和聲音程,理解和諧與不和諧的差別,標記樂曲的力度與速度。

三、欣賞部分:

鼓勵學生深入理解音樂作品中各種表現手法(如和聲、調性、調式)的作用與效果,體會和聲、調性對情感和氛圍的表達。同時分析作品中的旋律和節奏特點。

四、教學分析:

五年級的教材中有不少內容需要復習,但此階段的學習內容繁多,任務繁重。需合理安排新舊知識的學習與復習。本學期所學內容都具有重要意義,且必須強調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由于一些學生開始變聲,需注意保護他們的嗓音。

五、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正處于成長關鍵期,不再是小孩而是逐漸長大的孩子。在教學中應盡力避免學生的厭學情緒,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真正熱愛音樂。知識講解應注重趣味性,盡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備課,充分準備每一堂課,與新課程標準結合,關注學生的特點。

2、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推動全面發展。

3、設計課堂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應多樣化,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并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創新能力。

5、積極與其他學科溝通,探索學科融合,響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6、積極參與其他學校的課程觀摩,拓寬學生視野,同時教師應從中總結經驗。

七、教學進展:

第一周:聽《晨曲》《漁舟唱晚》

第二周:表演《晨風》《夜風》

第三周:聽《豐收的鼓聲》《快樂的農民》

第四周:表演《集市歸來》《蘋果的收獲》

第五周:聽《紅梅贊》《紅星歌》

第六周:表演《雨花石》《我成長的故事》

第七周:聽《黑夜的天空》《我愛我的家》

第八周:表演《奶奶的澎湖灣》《牧場的家》

第九周:聽《鄉愁》《鄉間小路》

第十周:表演《故鄉的路》《相連的故鄉山》

第十一周:聽《快樂的日子》《羅馬的松樹》

第十二周:表演《丁》《少年雄鷹之歌》

第十三周:聽《雨滴》《踏雨而來》《風暴》

第十四周:表演《腳踏雨中》《在雨中漫步》

第十五周:聽《滑雪》

第十六周:聽《雪中探梅》

第十七周:聽《打虎上山》

第十八周:表演《堆雪人》《雪花帶來的冬夢》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12

一、指導思想:

順應新課標和新課改的要求,致力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尤其是激發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增強認譜和識譜的能力。努力改變部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誤解(如將其視為無用的副課),實實在在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

二、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課堂紀律普遍良好,但音樂基礎相對薄弱,接受能力較強。部分學生的音樂素養較高,樂理知識、唱歌技巧及樂感等方面表現突出。中等生占據了大約50%-55%的比例,他們對音樂保持濃厚的興趣,但由于自身條件或其他因素,歌唱能力還有待提高。還有少數學生由于基礎較差,對音樂缺乏興趣,狀況不太樂觀。這部分學生雖然不多,但對班級氛圍有一定影響,常常在課堂上有干擾行為。盡管如此,我相信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情況會有所好轉。

三、任務目標

(一)、歌曲教學部分

1、緊緊圍繞教材和課程標準,教授課本中的歌曲。

2、每節課前先進行10分鐘的樂理知識講解,再進行歌曲教學。

3、教學過程中首先聽錄音示范,然后由教師講授樂譜,接著逐句教授歌詞,最后通過彈琴引導學生自學,直到完成正確的演唱。

4、每當學習一首新歌,下一節課進行檢驗,讓部分學生上臺演唱,及時糾正不準確的地方。

5、做到有學習有記錄,讓學生真正明白音樂課的重要性。

(二)、發聲訓練部分:在控制氣息的基礎上,逐步拓展音域;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色進行表達;保持音高,聲音要渾厚;同時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均衡和音色的協調。

(三)、欣賞部分:對綜合音樂作品進行欣賞,了解一些基本旋律知識,進一步增強情感體驗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理解,進入更深入的欣賞狀態。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做好備課工作,包括前期準備、復備和反思,確保為學生上好每一堂課做好充足的準備,與新課標保持緊密結合。

2、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3、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多樣化,注重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及表演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積極參與其他學校的課程學習,在本校實施所學,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也能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課《朝夕》

第二課《農家樂》

第三課《足跡》

第四課《可愛的家》

第五課《故鄉》

第六課《歡樂的少年》

第七課《雨花》

第八課《冬雪》

第九課《對花》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13

本學期音樂教學目標與內容:

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欣賞,學習一些基本的旋律知識(如旋律的移動方式、特點及其表現意義),以此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加深他們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從而進入更深入的音樂欣賞階段。

在這一階段,我將特別關注知識的銜接,包括之前所學和未來所需的內容。我會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要避免學生在學習樂理知識時感到枯燥,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教學分析:

1、唱歌教學將著重于選用適合小學生演唱的中外優秀歌曲,培養學生在演唱時運用力度和速度變化來表達歌曲情感,使他們能夠自信地獨立演唱。

2、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審美和欣賞能力的重要途徑。中外優秀音樂作品對于學生開闊視野、提升文化素養和情感豐富性具有顯著作用。

3、識譜教學是音樂學習的基礎環節。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將知識與音樂實踐結合,避免單一、枯燥的講授方式,從感性入手,循序漸進,提高學習效果。

4、綜合訓練是本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旨在通過不同的形式(如歌唱、節奏、律動、樂器演奏、音高辨識及音樂創作等)進行練習,達到多種技能的訓練目標,應根據每課的教學目的,把重點和兼顧結合,充分利用每項練習的訓練作用。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有約100名學生,主要來自居峪村,部分學生來自其他鄉鎮學校,他們都是少先隊員。大多數學生非常喜歡上音樂課,但對樂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認為音樂課只是唱歌,歌曲可以是課本里的,也可以是當下流行的。有的同學對樂譜學習產生抵觸,每當教到譜就顯得無聊。而五年級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學生需要鞏固所學知識,同時為未來幾年的學習打下基礎。本學期教材在樂理方面難度有所增加,如學習升號調、升記號和還原記號,這對學生來說確實具有一定挑戰,但也為以后學習五線譜打下良好的基礎。五(1)班學生學習態度認真,學習氛圍濃厚,學習歌曲的速度較快;而五(2)班相對較弱,學習態度不夠積極,導致學習效率低。教師需要進行細致的思想教育,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備課,充分準備每節課,以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備課時注意結合新課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2、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3、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導入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多樣,需兼具知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幫助他們有效掌握知識和技能。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結和創新能力。

5、積極與其他學科溝通,開展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的要求。

6、借鑒其他學校的教學經驗,在本校進行實踐,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教師也能從中總結經驗。

教學輔導計劃:

在課堂上及時針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輔導,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實施個性化指導,確保每名學生都能獲得進步。

教學進度及時間分配:每周安排兩節課。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14

一、指導思想:

根據新課標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旨在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尤其重視培養同學們對音樂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視譜與識譜能力。努力改變部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誤解(如認為音樂沒有用,認為音樂課屬于副科),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逐漸進入高年級,具備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課堂紀律總體良好,但音樂基礎仍較薄弱,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尚可。在班級中,有少部分同學的音樂素養良好,樂理知識、歌唱能力、音色和樂感都表現得相當突出。大約50%—55%的學生處于中等水平,他們對音樂充滿熱情,但由于自身條件或其他因素的影響,歌唱技能有待進一步提升。班級中還有一些基礎較差的同學對音樂缺乏興趣,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他們在課堂上表現為喜好大聲喧嘩或音準不準確等問題。然而,我堅信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這些同學的情況一定會有所改善。

三、任務目標:

(一) 唱歌部分:

1. 嚴格按照教材與課程標準,教授課本中的歌曲。

2. 每節課前先進行10分鐘的樂理知識講解,再進行歌曲教學。

3. 教唱歌曲時,先播放錄音示范,再由教師教授樂譜,隨后學習歌詞,最后通過教師彈琴讓學生自主練習,直至唱準為止。

4. 每學習一首歌曲,下一節課進行檢查,個別同學可上臺演唱,若有錯誤及時糾正。

5. 記錄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體會音樂課的學習意義。

(二) 發聲訓練部分:

在氣息控制的基礎上,逐步擴展音域;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色進行表達;練習時保持音高,確保聲音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平衡與音色的協調。

(三) 欣賞部分:

對多種音樂作品進行綜合欣賞,初步了解旋律知識,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達到更深入的欣賞層次。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 精心備課,做好教學前、后、反思工作,為讓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準備,備課時與新課標相結合。

2. 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促使每位學生都能充分發展。

3. 設計每節課的導入環節,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4. 課堂形式多樣化,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與角色扮演性,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 多觀察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加以實施,使學生開闊視野,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五、教學進度安排:

課次

周課題課時

第一課《早晨的陽光》3

第二課《快樂的農場》4

第三課《我們的足跡》4

第四課《我愛的家園》3

第五課《故鄉的情》4

第六課

第七課《雨中的花》4

第八課《冬天的雪》4

第九課《花兒與少年》3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15

一、指導思想:

1、結合音樂科的特點,全面實施德、智、體、美、勞協調發展的方針,為提升學生的民族素質打下堅實基礎,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科教學中。

2、正確處理知識的邏輯關系,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努力協調好內容的深度與廣度。

3、妥善處理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重視基礎知識和核心內容的教學。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包含八個單元,附有四首選曲供選唱與選聽。每一課都有明確的主題,包含“唱一唱”、“聽一聽”、“玩一玩”等內容。

該教材以健康、生動的歌曲內容覆蓋了兒童生活的多個方面,旨在引導學生自信地表演,融入愛國主義教育以及體驗生活的樂趣,以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音樂知識包括節奏掌握、人聲類型、音符記憶、四分休止符學習以及音樂家聶耳的故事等。活動和音樂劇的設計是本教材的特色之一,通過豐富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更有效地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實現多種技能的綜合應用;通過童話音樂劇的表演,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收獲樂趣與啟發,以音樂為核心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音樂。整冊教材圍繞審美展開,以學生興趣為動力,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玩”的原則。

三、學生分析:

1、五年級學生活潑好動,部分學生可能頑皮,但他們已有一定的音樂基礎;

2、現階段的小學生智力水平相對較高,動手能力也表現得較強;

3、思維活躍且富有創造力,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

4、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

5、盡管已是小學階段的第五年,但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習慣(如正確的演唱姿勢、上音樂課的規范、游戲規則等)依然至關重要。

四、教學目標: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熱情,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2、通過欣賞優秀兒童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鑒賞能力;

3、幫助學生自信、自然、有情感地歌唱,掌握基本的演唱和演奏技能;

4、在音樂聽覺感知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識讀樂譜的能力,并在活動中靈活運用;

5、發展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以及藝術想象力與創造力;

6、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友愛精神。

五、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

1、唱歌:

(1)注重培養學生的發聲及演唱技巧,避免“喊歌”現象;教授學生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發音和氣息運用方法。

(2)教學中要抓住重難點,演唱時關注音準、節奏和情感表達。

2、欣賞:

(1)了解人聲的分類與演唱形式,介紹中外音樂家;

(2)進一步提高情感體驗能力,增強對音樂形象的理解。

3、識譜:掌握基礎的音符、休止符以及簡單節奏,并能在活動中靈活運用。

《五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工作方案(實用15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冷水江市| 区。| 融水| 苏尼特左旗| 玉溪市| 荥阳市| 侯马市| 商河县| 平凉市| 左云县| 威海市| 浦江县| 九龙县| 界首市| 韶山市| 南雄市| 全椒县| 海原县| 武义县| 吴堡县| 凤城市| 天峨县| 柯坪县| 福建省| 电白县| 汽车| 紫金县| 曲阳县| 东乡县| 巴东县| 蒙山县| 当阳市| 获嘉县| 云霄县| 大丰市| 东乌| 宁明县| 鄂尔多斯市| 肇源县| 杂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