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體育課程安排計劃(精選2篇)
目標不僅是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更在于通過科學的課程設計,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通過豐富多樣的體育項目,學生能夠在鍛煉身體的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心理素質,并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此計劃強調結合理論與實踐,引導學生理解運動的價值,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力求在愉悅中學習,在挑戰中成長。
七年級體育教學計劃 第1篇
一、學情分析
作為剛剛進入初中的七年級新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小學,校風、師資、體育氛圍和設施條件各不相同。這種差異使得學生在體育課的理解程度、基礎水平和身體素質上存在顯著差異。新環境對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情緒波動也構成了挑戰。在進行七年級體育教學時,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和措施,引導學生達成統一認識,打好基礎。對于體育能力較強的學生,激勵他們設定新的目標;而對體質較弱的學生,則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發揮其特長,幫助其提升體能。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體育基礎知識(如體能常識等);基本活動(包括跑、跳、投、墊上和杠上運動);籃球;武術及其他可選的基礎學習項目。
三、教學目標
1、促進速度、耐力、靈敏性和力量等基本體能的發展,讓學生理解青春期體育鍛煉的意義,促進身體健康成長,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2、基本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自我鍛煉的習慣,初步具備體育的欣賞和評價能力,積極探索和實踐健身方法。
3、樹立自我鍛煉的意識,培養自信心,鼓勵在活動中展示自我,展現出堅韌不拔和勇于克服困難的品質。
4、自覺遵循健身的行為規范,主動參與合作,關心他人,增強集體榮譽感,逐步形成在各種環境中積極鍛煉的適應能力。
四、教學方法與措施
1、關注全體學生,促進健康發展。
在課堂上應當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差異,給予每位學生平等的學習機會;注重學生掌握體育與健身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創設良好的體育環境和文化氛圍,幫助學生形成健康意識,使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身心健康相結合。
2、優化教學策略,增強學習效果。
體育與健身課程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重視選擇適合的學習內容,采用多樣的組織形式和有效的教學方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優化教學策略,運用教學藝術,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設計以提高學生運動興趣為基礎的鍛煉課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
3、強調實踐參與,提升健身效果。
依據動作技能的形成和身體鍛煉的基本規律,創造更多的身體練習條件和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自主鍛煉,互相交流;倡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視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注重縱向和綜合評價,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鍛煉行為,評估鍛煉效果,使評價成為改進教學的有效工具,真正提高體育健身的實效性。
4、探索多樣化途徑,促進綜合素養提升。
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挖掘課程和教材中的德育成分,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激發學生積極情感,培養他們堅韌意志、合作意識和進取心。整合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拓展教學的時空,引導學生不僅關注課堂的“學到”,還要重視課外的“習得”,在校內外的體育實踐中實現健身參與和價值取向的統一。
七年級體育教學計劃 第2篇
一、基本情況
1、學生情況: 七年級共有三個班級,每班人數大約五十人,大部分學生身體健康,未發現運動技能障礙。
2、技能情況: 七年級的學生對跑步、跳躍、投擲、籃球、足球和游戲等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他們的動作協調性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依據《中學體育教學課標》以及本校的具體情況,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教學,傳授基本的體育與衛生知識,以及體育技能。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保證每位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的身體,掌握鍛煉身體的知識與方法,學習一些體育衛生保健和安全常識,樹立認真鍛煉的態度。
2、學習田徑、跳躍、力量以及球類等項目的基本技能,掌握簡單的運動技巧,進一步提升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
3、激發學生對各項基本技能的興趣,培養勇敢、堅韌、自覺遵守規則與團結合作的優良品質。
四、主要工作:
1、認真備課,確保每堂體育課的質量,全面貫徹課改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重視學校田徑隊的建設與訓練,為本學年各類比賽做好充足準備。
3、積極開展學校群體活動,組織大課間活動,本學期將進行班級間的跳繩、拔河、長跑及各類球賽等體育競賽。
4、參與縣體衛藝辦組織的體育教學優質課評比活動。
5、參與體育教學論文與教案的評比。
五、具體安排:
1、著重提升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
2、強化基本技術的訓練。
3、結合大課間的體育活動,確保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落實到位。
4、持續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熱情。根據考試成績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小組,讓優生幫助教師組織、輔導、監督基礎較弱的學生進行練習。這樣可以減輕基礎薄弱學生的自卑感,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
5、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進行模擬考試,及時掌握學生的訓練效果。
6、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專項訓練。
六、教學措施
1、引導學生樹立鍛煉身體的主動性和對自身健康的重視。
2、利用體育活動的獨特影響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明行為,逐步提升其遵紀守法、尊重他人、團結友愛和互助的集體意識與良好風尚。
3、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培養他們的勇氣、堅韌、不屈不撓和進取精神,關注能力的提升,激發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分析與反思:
在制定計劃時,對于必修與選修內容的具體安排沒有作出明確說明,結合學校實際的內容設置較少,教學時間安排過于緊湊,活動時間相對不足,沒有考慮各類考試對教學時數的影響,也未考慮到當地氣候和自然環境的因素,且未以表格形式完成年度計劃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