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課堂教學與研究工作計劃【通用2篇】
小學教師的教學工作計劃不僅是教學活動的藍圖,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明確的目標設定、有效的教學策略及持續的教研活動,我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教育的創新與變革。制定科學合理的小學教師教學工作計劃,既是對自身職責的承擔,也是對每一個孩子未來的負責。
小學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第1篇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上級關于教學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推動課程改革為核心,借助省教評的契機,著重加強教師的校本研訓,進一步完善我校的教學常規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二、工作目標
1、以教育局的文件精神為依據,做好迎接20xx年省教學評估的各項準備。
2、結合我校的具體情況,積極開展本學期的校本教研與校本培訓,深化課程改革,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3、按照省市教學評估標準以及局方《小學教學管理考核細則》,制定我校的教師教學考核方案,加強常規教學管理,確保教學工作的高效運行。
三、主要工作內容和具體措施
(一)強化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發揮其引領作用。
1、制定本學期的骨干教師發展計劃,健全相關的培養與管理制度。
2、積極創建良好的學習和培訓環境,鼓勵年輕教師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增強自我學習和實踐能力,努力成長為骨干教師。
(二)落實校本研訓計劃,深入推進課程改革。
1、制定詳細的校本研修規劃,明確教學研究的方向和主題,規范組織和管理。
2、重視校本培訓的執行,確保培訓計劃落實到位。
在本學期,我校將按照“結合教學實際,關注教師需求”的原則,通過局內教材研討、校長講座、實踐操作及在線培訓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具體內容包括:
A、組織教師參與局內課改年級及學科的教材培訓,做好學習記錄,并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反思和交流。
B、為一至四年級的新上崗教師提供教材培訓,幫助教師快速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和教材特點,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C、繼續按照上級要求進行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利用在線專區進行學習心得的交流與討論。
D、開展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特別是校務管理平臺及網絡資源的使用。
E、整理網上遠程培訓的資料,包括電子和文本資料。
F、準備局方的培訓考核,爭取優異成績。
2、將重心放在校本教研,推動課程改革的平穩進行。
本學期,我校將持續堅持校本教研制度,以課堂教學為核心,按照校本教研計劃,認真組織實施,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打下基礎。主要內容包括:
A、根據各年級的教材培訓情況,每位教師進行一次研討課,促進教師間的交流與新課程理念的認同。(十月份)
B、通過觀摩優質教學錄像進行研討,識別不足,確定下階段的研究主題,推動課堂教學的改進。(十一月份)
C、圍繞十月份的研究主題,開展案例研討和課堂研究,邀請青年骨干教師進行匯報課,并進行網上案例反思交流。(十二月份)
D、開展網絡教研,注重總結和資料的積累與整理。(一月份)
具體措施:
A、組織各教研組制定教研活動計劃,并督促落實。
B、堅持每周二的集體備課和教研活動,領導定期參與教研,給予支持。
C、建立和完善教學研究和保障機制,將教師參與教研的情況納入考核。
D、利用網絡平臺,增強教師有效使用資源的意識,確保全面參與網絡教研。
(三)制定考核方案,加強常規教學管理。
A、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確保科目全面開設,課時充足,重視綜合實踐活動、品德與生活以及校本課程的落實。
B、根據省市教學評估標準和局方《小學教學管理考核細則》,完善我校教師教學考核方案。
C、依據《教學管理考核細則》,加強備課、上課、作業與考試等教學流程的科學管理,定期反饋總結。
(四)持續推進校課題研究,提升科研水平。
A、圍繞局方“新課程小學各學科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的主課題,各教研組和學科教師確立子課題,制定實施方案,結合校本教研活動,推動課題研究。
B、在研究過程中,重視原始數據及電子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
(五)結合德育工作,開發校本課程。
A、與德育部門協調,制定校本課程的規劃。
B、配合德育部門,確保校本課程的有效落實。
(六)其它工作。
A、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及寫字教學的指導,增強教師責任意識,確保心理教育和寫字教學的普及。
B、積極組織各類師生競賽活動,提升師生綜合素質。
C、認真完成上級布置的其他任務。
小學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第2篇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負責三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在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后,本班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能夠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思維活躍,問題解決能力也有所提升,作業完成情況良好。字跡清晰,表達也較為流暢,例如:吳浩然、李雪、張晨露、王小明等。但仍有部分學生學習態度較為消極,上課時對課堂內容關注不夠,有時會出現走神或者小動作,整體學習動機需要進一步激發。不過,我相信通過有效的引導和教學方法,這些學生也能提升他們的數學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數學教材由“基礎知識”、“應用題”和“綜合能力”三部分組成。“基礎知識”包括數字的認識(1-3)、加減法的應用(4-6)、乘法的基礎(7-8);“應用題”分成幾個單元,著重培養學生解題思路及方法;“綜合能力”部分則設定了多種實際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整體結構清晰,循序漸進。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⑴繼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他們提出問題。
⑵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適量的數學練習,增強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⑶促進彼此間的合作學習,提高團隊協作意識。
2、基礎知識
⑴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能進行簡單的乘除法運算。
⑵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解釋和描述。
3、應用能力
⑴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通過數學知識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⑵推動學生在解決應用題時能夠準確識別關鍵字,理解題意。
4、綜合思維
⑴鼓勵學生在綜合能力單元中進行數學實踐,提升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
⑵通過項目式學習,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數學知識,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創新思維。
四、教學措施
1、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
2、應用題教學中,設計有趣的題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趣味中學習數學,增強他們的解題能力。
3、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4、注重個性化教學,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相應的輔導措施,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