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學期英語教學安排
七年級英語下學期教學計劃旨在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能力。通過分析前期成績,發現大多數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和良好學習習慣,因此本期教學將重點加強基礎知識與技能訓練,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激發興趣。教材《Go for it》采用任務型教學,設定明確的語言目標,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聽、說、讀、寫能力。教學措施包括激發興趣、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引導語言遷移、增強口語運用以及增加聽力訓練。課外活動如英語書寫大賽和單詞記憶比賽將進一步促進語言學習。教師也將持續自我提升,優化課堂教學,確保教學改革與常規有效結合,努力成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一、學生情況分析及對策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回顧上期期末的英語成績,發現兩個班的整體表現都不盡如人意。七年級1班和2班中及格(60分以上)的學生分別只有3人,優異生幾乎為零,顯示出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現象明顯。一些學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態度積極,掌握了一些英語學習的基本方法,成績較為優秀。但大多數學生卻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動力,自學能力較差,學習習慣不佳。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常常將英語學習視為一種負擔,而非享受。部分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不當,導致聽寫和理解能力明顯不足。面對這些問題,本期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需加強基礎知識的講解和技能訓練,讓學生掌握詞匯、語法和句型等基礎要素,為進一步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教師也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掌握記憶單詞、聽力及寫作的有效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學上,將以任務型教學為主導,運用多樣化的方法促進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重視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理解并尊重學生,分享學習過程中的樂趣與挑戰,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有所進步。
二、教材分析
《Go for it》七年級下冊共有12個單元,并附帶兩個復習單元。全書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涵蓋話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形成了一套循序漸進的學習流程。每個單元都設定明確的語言目標,涵蓋的功能點和語法結構,以及必須掌握的基本詞匯,并分為A、B兩部分。A部分為基本語言內容,B部分則為知識擴展和綜合運用。每個單元還設有自我檢測部分,供學生檢驗本單元學到的語言知識。書中的編排遵循“語言輸入——學生消化吸收——語言輸出”的主線,通過確定語言目標并采用聽、說、讀、寫等方式,提升語言學習者的學習效果,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三、教學目的
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濃厚興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升學習效率。希望學生能夠在聽、說、讀、寫方面獲得全面發展,初步具備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促進語言運用能力的遷移和擴展。
四、教學措施和方法
措施:1、激發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2、強調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教師應起到引導作用;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增強學生說英語的信心;4、引導學生進行語言遷移,增強日常生活中對英語口語的運用;5、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共同進步;6、增加聽力訓練時間。
方法:任務型教學:教師提出任務,學生規范執行。聽說優先,讀寫緊隨其后。綜合性訓練,夯實基礎。
五、教改打算
依據新課標理念,結合新課標精神推進課堂改革,實現教學的互動。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方法,努力建立一套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六、課外活動
開展英語書寫大賽、單詞記憶比賽,并組織英語課外閱讀活動。
七、教學計劃安排
本學期每周4課時,預計在第十七周完成教學內容。具體安排如下:
三月份:學習Unit1至Unit4
四月份:學習Unit5至Unit7,并進行復習,準備期中考試
五月份:學習Unit8至Unit10
六月份:學習Unit11至Unit12,并進行復習,準備期末總復習
七月份:進行期末考試
八、自我提升計劃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年輕的中學教師,只有不斷自我發展,才能適應教育的變化和需求。
1、教師應具備現代教育理念和課堂管理能力,力求在45分鐘內提高課堂質量。我將學習制作生動的課件,并能根據授課內容迅速制作出高質量的教學PPT,輔助課堂教學。
2、根據新課標和新教材理念,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優化教學過程,確保課程改革與教學常規的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效果。注重能力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在教育中健康成長。
3、每節課結束后進行反思,撰寫教后記,積累教學經驗,爭取發表高質量的教學論文,勤于實踐,持續反思。
4、在備課中下功夫,研究自己的教學模式,聚集相關材料,策劃并撰寫研究論文。
5、積極參與文科組的各類活動,提升自身專業水平。
6、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吸取新思想、新方法的精華。
7、經常聽取其他教師的課,從中獲取教學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技能。
我將循序漸進,扎實努力,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擔當起新時代教師的責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