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化學課程教學安排(通用9篇)

683個月前

化學教學計劃旨在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和科學素養。針對初三學生的不同學習背景,計劃實施因材施教,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材內容涵蓋基本化學知識,注重與生活實際的結合,旨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精神。教學目標包括理解身邊物質的性質、掌握基本化學實驗技能和提高科學探究能力。重視實驗教學,通過多樣的實驗和活動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化學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計劃中提出具體的教學措施,如強化實驗教學、開展課外活動和加強化學用語教學,以確保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的全面提升。

化學教學計劃

化學教學計劃 1

化學密切關聯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初三學生學習化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他們提升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發揮作用,確保學生在化學知識和技能上獲得扎實的基礎和良好的掌握。為此,特制定此化學教學工作計劃,力求使教學過程更加系統和有序。

一、學生背景分析:

根據校方的安排,我主要負責九年級1班(共有學生人數,女生人數)、2班(共有學生人數,女生人數)和3班(共有學生人數,女生人數)的化學教學。1班的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強,但部分同學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熱情不足。2班和3班的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大多數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因此本學期需針對每位學生的特點,實施因材施教,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更為顯著的進步。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教材以生產、生活及工作等領域所需的基礎化學知識為核心內容,旨在從學生熟悉的物質出發,介紹相關化學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切合義務教育的宗旨。

1、本書從空氣的組成開始,講述了氧氣、二氧化碳、水以及金屬等物質的性質、變化、制備和用途,涵蓋了水和空氣的污染及其防治、金屬的銹蝕預防、硬水、氫能源,以及金屬與人體的關系,還討論了常見的化肥和農藥等內容。

2、教材還引導學生進入微觀物質的世界,從多個角度理解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及化學元素,不僅幫助學生學習必要的化學用語,還合理安排了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學習,促進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加強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和生產問題的能力。分散的學習內容有助于降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負擔。

為了讓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教材在編排上考慮了以下幾點:

一是廣泛引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例子,通過討論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讓他們認識到化學無處不在且充滿趣味。

二是書中插入了精美的圖片和情景,相輔相成,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化學原理,激發活潑的學習氛圍。

三是設計了多樣的化學實驗,促使學生在動手過程中培養觀察、記錄的能力,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在實踐中發現更多的知識。

四是鼓勵學生積極解決問題。通過“你已掌握的知識”、“觀察思考”、“聯想啟示”、“交流討論”、“練習實踐”、“本章作業”等欄目,為學生設置了各種化學難題,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討論,表達個人見解。

五是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教材中提供了各章節的引導語,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并在章末設置“整理與歸納”部分,通過問題引導逐步形成復習與總結的好習慣。

根據課程改革后的要求,化學課程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他們對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探究的流程與方法,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使其獲得后續學習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認識到化學在推動社會發展和提高生活質量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增強適應現代社會能力。

各章節的重點與難點分析如下:

章節 內容 重點 難點 備注

第一章:化學之門 開啟化學的魅力,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掌握基本化學實驗操作,認識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讓學生能夠觀察并正確描述實驗現象。

第二章:身邊的物質 了解空氣的組成,氧氣、二氧化碳、水的性質及應用 1實驗制取氧氣,2氧氣化學性質,3化學反應。

第三章:物質構成的奧秘 理解物質的微觀觀點,掌握基本微粒及化學元素 物質組成的表示方法和元素間的聯系。

第四章:燃燒與燃料 認識燃燒的條件,掌握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際運用。

第五章:金屬與礦物 了解常見金屬性質,學習鐵的冶煉等基礎知識 金屬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認識身邊常見物質的組成與性質,并能夠用簡單的化學語言進行描述。

2. 形成基本的化學概念,初步了解物質的微觀構成及化學變化的特征,意識到物質性質與用途的聯系。

3. 認知化學與社會、技術的關系,能夠分析簡單問題。

4. 初步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完成一些簡單的實驗。

過程與方法:

1. 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 學會運用觀察和實驗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圖表表達。

3. 用變化與聯系的觀點分析化學現象,解決簡單化學問題。

4. 主動與他人交流討論,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保持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 初步建立科學物質觀,認識到世界是物質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

3. 領悟化學對生活改善及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關注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

4. 樹立資源珍惜、環境保護的觀念,培養良好的科學精神。

5. 培養合作精神,注重實踐與創新。

四、具體措施:

(1) 強化實驗教學。

化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實驗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幫助他們掌握重要的概念與技能,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必須重視實驗環節,保障實驗的安全性并鼓勵學生愛護實驗器材,合理使用藥品。

(2) 開展課外化學活動。

組織化學課外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興趣,拓寬知識面與能力。活動形式要靈活,例如進行趣味實驗、知識講座、化學競賽等,鼓勵學生發揮特長,培養創新精神。

(3)加強化學用語教學。

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和方程式等,應結合實際反應進行教學,通過有趣的活動幫助學生記憶與理解。

(4)重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識對學生掌握化學至關重要,因此應通過實驗和多樣化教學,增加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其明白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制法和用途之間的聯系。

化學教學計劃 2

本屆化學課程共有366名學生,分為7個平行班級,每班大約有6名能力突出且自我要求較高的學生。本屆化學班級的教學秩序保持良好,學習氣氛正常。我們相信,憑借本學科組四位教師的共同努力,經過一年的課程學習,學生們一定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工作措施:

1、 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建設,提升他們對學習目的的認知,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能力和自覺性。注重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2、 創新教學模式,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強化學習過程的管理與監督。

3、 進行課外輔導,組織并指導學生參與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

4、 重視優生培育與學困生輔導,努力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質量目標。

教學進度安排:

第1-2周:緒論,第一單元《走入化學的世界》。

第3-4周: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第5-6周: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

第7-8周:第四單元《物質的構成》。

第9-10周:第五單元《化學反應式》。

第11-12周:期中復習與考試。

第13-14周:第六單元《碳及碳化合物》。

第15-16周: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17-20周:期末復習與期末考試。

化學教學計劃 3

化學教學計劃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旨在通過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科學素養。在化學教育中,實驗的頻率與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化學教學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實驗技能的培養,并將其納入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課程標準,實驗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實驗設計、儀器選擇與組裝、實驗觀察、數據記錄與處理、實驗報告撰寫及誤差分析等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及科學思維方式。

1. 常用實驗器材的介紹。比如,常見儀器的功能、使用及組裝技巧,幫助學生熟悉實驗環境。

2. 物質的制備及其性質探究。如: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制備與性質,酸堿的基本性質等。為了有效進行復習,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如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對實驗內容的回憶與再理解。這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是在線收集初中化學實驗的視頻,并根據復習主題進行剪輯和整合,組織學生集中觀看;二是利用課堂上所用的實驗幻燈片,在適當的時機進行集中播放。教師可以在播放過程中選擇特定畫面進行詳細講解或引導學生討論,避免學生只是“走過場”,加深對化學實驗的重要性與知識的理解。

3. 定期開放實驗室,利用課外時間安排班級進行實踐操作。在新授課程中,教師應安排學生進行相關實驗。在復習期間,可以利用住宿生的優勢,在晚自習前的時間有計劃地安排實驗操作訓練;走讀生則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相應的技能培訓。每個班級每周進行一次實驗模擬練習,以確保學生的實驗技能能夠得到提升與鞏固。

化學教學計劃 4

 教學目標

1.通過化學實驗的實例分析,讓學生理解化學方程式的實際意義,并能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2.掌握書寫化學方程式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則,能夠獨立使用最小公倍數法來配平簡單的化學方程式。

 重點和難點

1.重點是準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確保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正確性。

2.難點在于化學方程式的配平過程,幫助學生克服理解上的障礙。

 教學方法

通過講解與練習相結合,尤其注重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2.在化學反應中,為什么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是相等的?請從原子和分子的角度進行說明。

〔引導〕我們已經學習和理解了質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學中,是否存在一種能夠描述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關系,同時遵循質量守恒定律的表達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化學方程式。

〔板書〕化學方程式

 一、化學方程式的定義

化學方程式是用化學符號表示化學反應的表達式。

例如,木炭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C + O? → CO?

〔設疑〕只是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就算是化學方程式嗎?請大家考慮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實例。

〔板書〕磷 + 氧氣 → 五氧化二磷(轉化為化學式)

P + O? → P?O?

〔組織討論〕這個表達可以稱為化學方程式嗎?為什么?(引導學生思考與回答。)怎樣修改才能使其成為完整的化學方程式呢?

 〔板書〕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提問〕書寫化學方程式時需要遵循哪些原則?具體的書寫步驟是什么?

〔閱讀〕請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的相關章節,然后由指定的學生回答問題。

以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應為例,講解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具體步驟。

〔板書〕1.根據實驗結果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

P + O? → P?O?

2.配平化學方程式 利用最小公倍數法確定各物質的系數,并依據質量守恒定律進行調整。將短線改為等號。

4P + 5O? → 2P?O?

3.注明反應發生的條件

4P + 5O? → 2P?O?

(解釋“△”、“↑”、“↓”等符號代表的意義,并討論它們的適用范圍。)

〔講解〕常見的反應條件包括點燃、加熱(標注為△)、高溫、催化劑等。

“↑”表示生成氣體,“↓”表示生成沉淀。(強調標注的規范性。)

〔板書〕例如:

CuSO? + 2NaOH → Na?SO? + Cu(OH)?↓

〔小結〕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口訣形式)

左側是反應物,右側是生成物

化學式寫準確,方程式要配平

短線變為等號,反應條件要注明

生成氣體或沉淀,上下箭頭來區分

強調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關鍵在于配平,同時注意表達的規范性。

 〔板書〕三、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及讀法

〔講解〕以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示范化學方程式所蘊含的質量與數量的關系。

〔板書〕4P + 5O? → 2P?O?

質的方面:略

量的方面:略

〔過渡〕根據化學方程式所反映的物質之間的量的關系,可以進行相關的化學計算,這將在后續課程中詳細講解。

化學教學計劃 5

一、指導思想:

化學教學是初中階段的一項重要課程,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需具備觀察與實驗能力。這包括能夠有目的地觀察實驗對象的特點與變化情況,了解實驗的目的,正確使用實驗器材,進行必要的記錄,并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及撰寫簡單的實驗報告。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實驗室的管理和運作直接影響到化學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常規工作:

1、將儀器室內的器材按科目進行分類存放,確保整齊有序,取用方便,并在使用后及時復原,做到賬、物、卡三者一致。

2、深入研究化學教學大綱,熟悉本學期教材及實驗要求,掌握各類器材的規格、性能、結構及其使用方法。

3、支持任課教師開展課外實驗和科技探究活動,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實驗探索。

4、認真記錄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的情況,確保總賬冊和登記冊的準確性。

5、妥善管理器材的借還,完善相關手續,確保演示實驗順利進行,并合理安排分組實驗器材的擺放。

6、根據需要增添必要的實驗器材,以便滿足教學需求,確保每組至少兩名學生參與實驗。

7、定期進行儀器的維護與保養,確保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延長其使用壽命。

8、及時制定實驗室裝備采購計劃,做好新購器材的驗收、登記及管理工作。

9、定期向管理層匯報器材使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以提高管理水平。

10、合理利用資源,積極開展廢舊器材的修理與再利用工作,努力實現用最少的資金完成最多的工作。

三、實驗室其他工作:

1、定期清理實驗室,確保環境整潔有序,為師生提供優良的實驗場所。

2、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與專業素養,積極閱讀實驗室管理的相關經驗與理論,了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保證實驗安全有序進行。

3、定期對學生開放實驗室,激發學生的課外活動熱情,提升實驗操作能力,拓寬知識視野。

4、切實做好實驗藥品與器材的管理,防止學生私自將藥品帶出實驗室,同時規范器材的借用與歸還流程,確保安全和諧的實驗環境。

5、配合學校進行中心工作及其他任務,為爭創實驗室管理先進單位而努力。

四、具體工作計劃:

1、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按學校要求進行管理。

2、編制學期實驗計劃表與周歷表。

3、確保各類實驗的全面開展,并努力將演示實驗轉化為分組實驗,服務于教學。

4、靈活利用身邊的實驗器材,結合實驗室條件組織分組實驗。

5、做好儀器與器材的日常維護與保養。

6、完善儀器的借用、歸還及驗收流程。

7、必要時,嘗試自制一些教具以輔助教學。

8、制定儀器與器材的補充計劃。

9、逐步建立各類臺賬,并嘗試使用電子檔案記錄。

10、結合學校常規管理,保持實驗室的清潔衛生。

11、每天檢查實驗室的水電使用情況,做好安全記錄,確保實驗室的安全運行。

化學教學計劃 6

隨著新學期的到來,我懷著激動和期待的心情,堅定地走進了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學期。在“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將繼續以學生的成長為核心,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質量,規范教學流程,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一、學情分析:

1. 本學期我將繼續擔任初三的化學教師,面臨著時間緊迫和任務繁重的雙重壓力,既要完成下冊的教學任務,又需進行中考的復習工作。學生們的成績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

2. 部分學生對化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然而也有部分同學在思維方面較為遲緩,一旦題目形式發生變化,就顯得無從下手。我將針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本學期的教學將加大督導和個別輔導的力度,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提升。

二、目標要求:

本學期需完成下冊內容的學習,并制定系統的復習計劃。(1) 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學基本概念與原理,(2) 熟悉幾種常見元素及主要化合物的知識,(3) 理解化學實驗的相關內容,(4) 掌握化學計算的方法。目標是使學生基本達到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系統全面的復習,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方法,增強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為升入高中打下堅實的基礎,并在中考中力爭取得優異成績。

三、實施措施:

1. 在開學前的一個多月內完成下冊內容,同時進行鞏固練習。

2. 在復習化學基本概念和理論時,首先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知識網絡,然后進行閱讀和討論,最終通過練習進行鞏固。

3. 關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復習,我將結合教學大綱,指出重點,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復習,并用表格的方式整理各類性質、用途及制取過程。

4. 對于化學實驗與儀器用途的復習,我將采用討論和相互檢查的方式進行;而化學實驗操作及物質制取的內容,則主要通過具體的實驗題進行練習來鞏固。

5. 化學計算的復習將采用典型例題的討論與分析,讓學生進行歸納再通過強化練習來解決。

四、備考策略提升應變能力:

1. 強化審題訓練。審題是解題的基礎,只有在這一環節下功夫,才能做到既快又準。我們強調:審題要慢,解題適度加快。通過審題訓練,提升學生分析、判斷、推理和聯想的能力,尤其是在分步解題時,需依次作答,以獲取更好的成績。

2. 提升表達能力。許多學生能夠理清思路,卻往往無法清晰表達,邏輯混亂;書寫潦草、遺漏問題。改變這些不良習慣,必須從解題規范與書寫格式入手,要求做到字跡清晰、書寫整潔、語言簡潔準確,確保計算無誤,文字符號符合教材規范,培養嚴謹的學習風格。

3. 重視心理訓練。在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面對高強度的考試,學生可能會感到極大的壓力,因此考前需通過減壓活動來緩解心理負擔,使學生以輕松的心態迎接考試。

4. 在復習的最后階段,重點回歸課本進行全面的基礎復習,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復習和完善。教師則要加強個別輔導,確保每位學生能夠查缺補漏,提高學習效果。

五、教學進度安排:

時 間 教 學 內 容

第一周 第九單元 溶液 單元復習與測試

第二、三周 第十單元 酸與堿 單元復習與測試

第四、五周 第十一單元 鹽與化肥 單元復習與測試

第六、七周 第十二單元 化學與生活 單元復習與測試

第七、八、九周 上冊各單元重點內容

第九、十、十一周 下冊各單元重點內容

第十二周 專題訓練一 物質的組成結構與分類

第十三周 專題訓練二 常見物質的性質與變化

第十四周 專題訓練三 化學用語

第十五周 專題訓練四 化學計算

第十六周 專題訓練五 實驗基本操作

專題訓練六 物質的檢驗、分離與推斷

化學教學計劃 7

一、根據學情,確立教學目標

基本學情:本屆高三共有10個理科班,當前學生的化學知識掌握情況并不理想。由于高一課時相對較少,學生對化學必修1和必修2的相關內容理解不深,特別是對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幾乎沒有充分印象,而這些知識點在高考中占據了重要地位。高二的教學內容基本已完成,因此高三一開學我們就進入了全面復習階段。高三化學復習的核心目標在于幫助學生系統梳理和整合之前所學的化學知識,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通過對知識點、考點的深入討論,增強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應試技巧。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需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分析歷年高考試題的特點,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復習計劃。

復習目標:幫助學生整理和歸納已掌握的化學知識,形成體系化、網絡化的知識結構;通過思考和討論,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與答題習慣,使其具備扎實的基礎。

二、復習策略

1、加強高考信息的獲取與分析

深入研究《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重視對歷年高考試卷的系統分析。在此基礎上,定期查閱專業雜志及相關網站,并與其他年級及兄弟學校的教師保持信息交流,參與教研活動,及時將研討的成果反饋到課堂教學中。

2、重視課本,以穩應變

高考試題的多樣性始終圍繞課本內容展開,復習時必須以教材為基礎,避免過度依賴教輔材料。教學應以課本為重心,扎實做好基礎知識的復習,確保每個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都能充分理解,構建起堅實的知識體系,以此應對高考的變化。

高考化學的主干知識主要包括(16條):

(1)化學計量及阿伏加德羅常數

(2)電解質溶液(pH、離子方程式、弱電解質的電離、鹽類水解等)

(3)氧化還原反應及其相關應用(電化學)

(4)常見金屬及其化合物(如鈉、鋁、鐵)

(5)常見非金屬及其化合物(如氯、硫、氮、硅)

(6)原子結構

(7)元素周期律、周期表與化學鍵

(8)化學反應與能量(熱化學反應)

(9)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10)同分異構現象

(11)烴類及其衍生物

(12)糖類、蛋白質與油脂

(13)有機合成與材料

(14)實驗常用器材及操作

(15)物質檢驗、分離及純化

(16)化學實驗設計需重視規范與細節。

3、夯實基礎,全面復習

復習時要把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鞏固上,避免過于追求新奇和困難。對于大綱中未涉及的內容,應果斷剔除。復習應注重基礎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的把握,確保語言描述的準確性與科學性,避免因表述不當而丟分。

4、優化復習方法,提升課堂效率

提升課堂效率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在復習階段,基本概念和理論需詳細、具體地進行回顧。復習策略應明確,基本概念與理論不過關,后續的復習將遇到諸多障礙。這一環節的復習必需引起重視,務求實效,讓每個知識點都能透徹理解。

針對元素化合物的綜合復習,應按單質、氫化物、氧化物、酸、鹽的順序進行,而金屬則應按單質、氧化物、堿、鹽的順序進行。在學習具體的單質和化合物時,可以采用“結構→性質→用途→制法”的思路,結合元素周期律,構建起化學知識的整體網絡。

5、實施“三清”制度,確保知識落實

“三清”制度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要實現這一制度,教師需合理布置學習內容和作業量,并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完成。在“三清”中,學生需自覺進行知識的歸納和使其系統化與網絡化。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錯誤,進行反復糾正,確保在考前盡可能減少失誤。高三化學組要繼續開展章節過關練習,著重檢查知識落實情況,為提升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化學教學計劃 8

一、學情分析:

化學是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對于初三學生而言,它也是一門全新的學科,承載著化學教育的啟蒙作用。由于學生首次接觸化學,課堂教學應當充分把握化學學科的特點,以實驗和生活實例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培養他們對化學的濃厚興趣。通過逐步的學習,學生將逐漸掌握化學的基本特點,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及良好的學習態度。

二、本學期的總體任務:

1、通過學習第一單元,使學生掌握實驗室的基本規則,練習常用的化學實驗操作,初步了解研究及學習化學的方法:實驗探究法。

2、通過學習空氣的組成,了解空氣的成分及相關污染知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3、在氧氣的教學中,初步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方法,了解氧氣的性質和制備方法,并練習氣體的制取基本操作。

4、通過水的教學,了解水的成分,以及水污染的現狀及防治措施,樹立節水與環保意識。

5、對物質的結構有初步認識,熟練書寫化學式,并復習物質分類與結構等重要內容,為后續學習化學方程式打下堅實基礎。

6、在熟練書寫化學式的基礎上,學習化學方程式的讀法及相關的計算方法。

7、通過“碳及其化合物”的教學,與氧氣部分結合,進一步熟悉元素及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方法,并練習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8、聯系實際,了解燃料的種類及其利用方式。

9、結合教材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

三、重點、難點及關鍵:

重點:

1、氧氣的制備方法與性質。

2、分子、原子、離子概念的理解及微觀世界的想象。

3、掌握加熱、過濾、蒸發等基本實驗操作。

4、了解化學反應及其反應類型。

5、化學方程式及其相關計算的學習。

6、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二氧化碳的特性及制備方法。

7、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建立探究學習的意識。

難點:

1、設計與分析空氣成分探究實驗。

2、掌握制取氣體的思路與方法。

3、對微觀世界的深入理解。

4、探究實驗的有效學習方法。

5、物質的結構、變化、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聯。

6、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7、化學式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應用。

8、含雜質的化學方程式計算。

9、建立條件與結果的系列觀點;氣體的制備思路與方法。

10、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

關鍵:

1、化學式的書寫與應用能力。

2、形成研究學習物質的方法。

四、教研活動:

本學期計劃開展兩次重點的教研活動:

1、學期伊始,組織全體化學教師共同研討教學進度、授課方法等,以明確本學期的教學安排。

2、教學與學習緊密協調,在日常教學中,針對實際問題,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度安排、后進生輔導及分類指導等方面,隨時進行交流和研討。

化學教學計劃 9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總體分析:

從學生的知識基礎來看,大部分學生在小學的自然科學、社會學以及初中的物理和生物學中已經接觸過一些與化學相關的基本知識。在能力發展水平方面,大多數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問題分析及解決能力,并且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在學習習慣與方法方面,大約75%的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能夠獨立完成實驗,但仍有個別學困生自制力較差。從學習態度來看,90%以上的學生對進步充滿渴望,態度積極,具有強烈的上進心,但也有部分同學的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各班級間的發展較為均衡。針對這些實際情況,今后的教學應注重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實驗內容分析:

新課程標準強調科學探究的重要性,旨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他們主動獲取化學知識,激發他們對化學的熱愛與探索的渴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了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強調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緊密聯系,新教材將原有的演示實驗及分組實驗改為“活動與探究”、“家庭小實驗”等形式。這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驗環境,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化學,親身體驗實驗過程。

演示實驗包括:空氣成分的測定、物質的變化、水的組成、碳的單質化學性質、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與制備、燃燒的條件、合金的性質、溶液、金屬的化學性質、溶液的配制、酸、堿、鹽的性質等。這些實驗有助于學生理解基本概念及理論,同時也能培養他們良好的實驗習慣,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并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精神。

活動與探究則包括:探究蠟燭及其燃燒過程的變化;分析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的不同;實驗室制取氧氣;水的凈化過程;物質構成的探究;碳的化學性質及其氧化物的性質;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燃料燃燒條件的探索;鐵制品銹蝕的條件;溶解過程中的溫度變化;飽和溶液的探究;繪制溶解度曲線;使用自制指示劑檢測不同溶液的變化;酸、堿的化學性質及其相互反應;用PH試紙檢測各種溶液的PH值;溶液酸堿度對頭發的影響;提純粗鹽的方法;區分氮肥、磷肥、鉀肥的技巧;分析有機物的組成;檢查服裝面料的纖維類型等。通過這些實驗,學生能夠體會到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增強對實驗的認識,并提高操作技能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實驗目標:

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科學探究的基礎。課程要求學生遵循實驗室規則,初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具體實驗技能目標包括:

1、能夠進行藥品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等基本化學實驗操作。

2、能夠在老師指導下,根據實驗目的選擇藥品和儀器,并確保安全操作。

3、初步掌握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4、學會根據某些改造性質檢驗和區分常見物質。

5、初步學習使用過濾、蒸發的方法分離混合物。

6、了解如何運用簡單的裝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氣體。

7、培養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和動手能力。

8、認識到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學會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

9、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通過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10、初步學習書寫探究活動或實驗報告的方法。

11、認識到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12、學會試管、酒精燈、滴管等儀器的使用方法,達到獨立操作的目標。

13、學會液體、固體藥品的取用,制備和收集氣體的方法。

14、能夠用化學語言描述常見物質的組成和性質。

15、逐步培養觀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及實驗能力。

16、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學習分析實驗現象。

17、掌握在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四、實驗措施:

1、加強實驗教學的探究,從不同層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主旨,圍繞問題展開,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精神。

3、讓學生以輕松愉悅的心情接觸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增強學習化學的信心。

4、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進行課前演示。

5、創造條件,增加學生的動手實驗機會。

6、教師要在科學態度和規范操作方面給予示范,啟發學生從生動的直觀體驗上升到抽象的思維。

7、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學的重要性,并在探究中體驗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8、實驗前要求學生預習實驗內容,在實驗中細心觀察現象并做好記錄,實驗后仔細填寫實驗報告。

9、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將部分演示實驗轉變為活動與探究,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10、鼓勵并指導學生進行家庭小實驗,以進一步激勵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探索精神。

11、加強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以及獨立操作能力。

12、開展課外活動,如興趣小組、知識講座、化學實驗競賽、專題討論、實驗教具制作等,留給學生探索的空間,發揮特長,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化學課程教學安排(通用9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南县| 桑日县| 和静县| 镇康县| 密云县| 铁力市| 贞丰县| 泌阳县| 馆陶县| 天祝| 登封市| 仁怀市| 河东区| 页游| 宁陕县| 黄大仙区| 泽州县| 浦江县| 罗源县| 定州市| 且末县| 临高县| 临湘市| 丹凤县| 苍山县| 阳泉市| 阿图什市| 区。| 迁西县| 鹤岗市| 青神县| 化隆| 海阳市| 永兴县| 龙山县| 屯昌县| 兖州市| 邵阳县| 东安县| 青浦区| 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