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方案(北師大教材)(通用20篇)

292周前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旨在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內容涵蓋數與運算、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等多個模塊,重點包括分數的乘法與除法、百分數的應用、以及圖形特征的識別與計算。教學目標著重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理解實際問題,并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計劃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小組合作和互動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措施包括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參與感、關注個體差異,以確保每位學生的進步和成長。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

本冊教學內容:

(一)數與運算:整數、小數和分數的運算

(二)代數與式子:代數式的運算、方程的解法

(三)圖形與幾何: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的特征與性質

(四)統計與概率:數據的收集與分析

二、教學目標(按照單元順序)

第一單元“整數與小數的運算”:

1. 學生將在這個單元中,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理解整數與小數的四則運算規則,并能正確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2. 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學習結合不同的運算順序,掌握運算優先級的概念,提高計算的準確性與速度。

4. 通過游戲和互動形式,增強對數的理解,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第二單元“代數式的運算”:

1. 學生通過對代數式的理解,掌握代數式的加法、減法,能夠進行簡單的代數式計算。

2.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理解方程的概念,并能運用代數式和方程解決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單元“平面圖形的特征”:

1. 學生通過觀察和制作,認識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征,理解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

2. 能夠根據圖形的特征,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培養空間思維能力。

4. 學習如何通過圖形的變化,理解圖形之間的關系。

第四單元“立體圖形的性質”:

1. 學生通過具體的模型觀察,認識常見的立體圖形,了解其特征與體積的計算。

2. 通過實際操作,能計算簡單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增強實際操作能力。

第五單元“數據的收集與分析”:

1. 學生通過設計問卷和數據收集,學習如何整理和分析數據,認識統計圖表的基本類型。

2. 能夠通過圖表直觀展示結果,進行簡單的判斷和推理,培養分析思維。

3. 在統計活動中,體驗合作與交流的樂趣。

綜合應用:

即“數學與生活”、 “數學與科學”的相關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習的實用性。通過專題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和理解能力,增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三、教學措施

1. 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的應用。

2. 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3. 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

4. 創新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學生62人,其中六一班31人,六二班31人。從整體來看,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課堂上能夠專心聽講,認真思考,幾乎所有學生都能及時完成作業。不過,仍有一些學生的學習習慣有待加強,學習能力較弱,思維不夠靈活,具體表現在:學習態度不夠認真,上課時難以集中注意力,面對需要動腦的題目時部分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敷衍了事,個別男生的作業書寫也較為馬虎;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四大模塊:

(一)、數與運算。1.第二單元“分數混合運算”。2.第四單元“百分數”。3.第六單元“比的認識”。4.第五單元“百分數的應用”。

(二)、空間與圖形。1.第一單元“圓的特性”。2.第三單元“觀察物體”。

(三)、綜合應用:生活中的數據。

(四)、整理與復習。

三、教學目標(按單元順序)

第一單元“圓的特性”:

1.學生將在這一單元中,通過實際觀察、實踐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及其對稱性,理解半徑、直徑之間的關系,感受圓的本質特征,能夠熟練使用圓規畫圓。

2.通過動手實驗和拼擺等形式,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方法,體會“化曲為直”的思維方式。

3.在欣賞與繪制圖案過程中,感受圓在設計中的應用,能夠設計簡單的圖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通過觀察、操作與圖案設計等多種活動,拓展空間觀念。

5.結合具體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運用圓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第二單元“分數混合運算”:

1.學生將靈活運用運算方法和運算定律進行各類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幾分之幾”或“減少幾分之幾”的含義,強化百分數的理解。

3.能夠運用分數的知識或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領悟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第三單元“觀察物體”:

1.學生能夠準確辨認從不同角度(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并能夠繪制草圖。

2.根據正面、側面、上面顯示的圖形復原立體圖形,進一步理解從多個方向觀察可以確定立體形狀。

3.能夠根據兩個觀察方向的平面圖形確定構建相應立體圖形所需的方塊數量。

4.經歷將觀察過程抽象為點、線、區域,感受到觀察范圍隨觀察點和角度的變化。

第四單元“百分數”:

1.通過實際情境理解百分數的概念,認識和掌握其意義。

2.學生能夠結合現實場景解決百分數相關問題。

第五單元“數據整理”:

經歷數據整理的過程,促使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特別是通過“看圖找關系”的專題,幫助學生理解圖表繪制關系。通過學習各種內容,學生將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第六單元“比的認識”:

1.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以及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2.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到化簡比的必要性,并運用商不變性質和分數基本性質進行化簡。

3.能夠運用比的概念解決按一定比例分配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感受其廣泛應用。

第七單元“百分數的應用”: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減少百分之幾”的含義,進一步加深對百分數的理解。

2.會運用百分數的知識和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理與復習

教材安排了兩次整理與復習,目的是不同于單純做題,而是注重發展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每次整理與復習分為三部分:對所學知識的整理,提出相關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練習題目。

“你學到了什么”旨在鼓勵學生回顧與反思知識,能夠用列表或其他形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

“運用所學知識提出相關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意在培養學生提出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回顧學習過程中自己的體驗和進步。

四、教學措施:

1.鼓勵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知識。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3.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及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創新性地使用教材,靈活調配教學資源。

五、教學課時安排(按單元順序)

第一單元:圓的特性: 10課時。

第二單元:分數混合運算: 8課時。

第三單元:觀察物體: 5課時。

第四單元:百分數 6課時。

整理與復習(一): 4課時。

第五單元:數據處理 6課時。

第六單元:比的認識: 7課時。

第七單元:百分數的應用 6課時。

整理與復習(二): 4課時。

總復習: 9課時。

機動時間: 3課時。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通過探索和掌握分數的四則運算及其應用,能進行簡單的分數相乘、相除的計算,并能夠進行不超過三步的分數混合運算;在與他人討論算法時,能夠清晰表達自己的思路;理解百分數的基本概念,并能在實際情境中進行小數、分數與百分數之間的轉換。

2. 通過觀察和實際操作,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了解其展開圖;了解體積的概念及其單位,能夠進行單位轉換,感知1立方米、1升等的實際意義;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與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二) 數學思考方面

1. 在認識比、百分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及體積意義的過程中,體驗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增強數感與空間意識。

2. 在探討分數運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過程中,能夠主動聯系已有的知識,進行觀察、比較和推理,提升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

3. 在應用分數、比、百分數及長方體、正方體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4. 在探索數學規律和問題解決過程中,能夠邏輯清晰地思考,并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進一步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5. 在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及體積意義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對空間的感知,形成對體積單位的準確表象。

(三) 解決問題能力

1. 能夠從實際情境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主動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2. 在解決涉及分數、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時,能夠使用圖形直觀分析數量關系,感受轉化的思維方法,提升幾何直觀能力。

3. 在列方程解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時,掌握基本的列方程思想,積累相關經驗,體會方程的價值。

4. 在應用分數、百分數以及體積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5. 在解決問題中運用假設策略,增強對策略的反思意識,培養選擇合適策略的能力。

6.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和發現數學規律,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 情感態度方面

1.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感受學習的進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2. 在活動中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對數學的好奇心。

3.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自覺學習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4. 在學習中培養認真細致的態度,及時糾正錯誤。

5. 通過閱讀和參與活動,拓寬知識視野,感受數學的實際價值。

二、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本冊教材共設置六個新授單元:

“數與代數”領域:第二單元的“分數乘法”、第三單元的“分數除法”、第五單元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第六單元的“百分數”、第四單元的“解決問題策略”;“圖形與幾何”領域:第一單元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顯然,“數與代數”領域重點占據了課程內容的主體。

教學重點:

1. 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其計算方法,并能應用于實際問題中。

2. 理解分數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3. 理解比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質,掌握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并能夠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4. 掌握百分數的讀寫方法及其與小數和分數的互化,能夠解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5.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理解和應用分數和百分數的相關知識。

6. 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征及其表面積和體積計算方法,并能夠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難點:

1. 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方法,并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2. 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靈活運用。

3. 認識比和百分數的關系,增強數感。

4. 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的問題解決。

三、班級情況分析

在六年級各班級中,經過五年的系統學習,大多數學生已掌握了完整的數學知識,具備一定的計算和分析能力。盡管基礎知識扎實,但部分學生在靈活運用和解決復雜問題上仍存在薄弱環節,思維的多樣性和深刻性有待提高。大部分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學習態度,能夠主動參與課堂,但仍有少數學生對知識的運用不夠熟練,影響其學習效果。

四、教學方法與措施

針對以上情況,本學期的教學計劃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點將放在知識的扎實教學關注后進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力求提升整體學習成績。

教學措施:

1. 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備課,優化教學資源,激發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效果。

2. 加強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探索知識。

3. 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鼓勵表達個人見解。

4. 精心整合教材中的例題和習題,確保練習有針對性,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

5. 針對優等生與學困生實施差異化教學,逐步提升后進生的學習能力。

6. 繼續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認真作業、細心檢查的習慣。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4

隨著春天的到來,我開始了六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六年級是小學階段的關鍵年級,學生的知識積累與能力提升至關重要。為了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特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我將嚴格遵循國家的教育方針,熱愛自己的職業,認真地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將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助力他們成為新時代的有用人才。目標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數感,提升其計算能力,并使他們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38名學生,男生人數較多。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從去年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們在學習習慣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作業和自習習慣亟需改進。部分學生的家庭情況較為復雜,父母外出務工,孩子由祖輩或親戚照看,這樣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與教育造成了影響,加強對學生的關心與思想引導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

本學期的主要教學目標包括:

1、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掌握相關計算規則,并能夠熟練進行分數乘除法的計算,尤其是簡單題目能做到心算。

2、培養學生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能力。

3、讓學生理解比的含義和性質,掌握求比值和化簡比的方法。

4、使學生初步理解軸對稱的概念,并認識相關的圖形。

5、引導學生能夠解答簡單的分數應用題,并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根據問題情境選擇算術解法或方程解法。

6、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含義,并能夠熟練計算與百分數相關的實際問題。

在完成這些數學內容的還需注意:

1、結合具體情境,合理解釋數學信息。

2、在探索物體位置關系、圖形特征及變換過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根據問題的需要,搜集有用信息,進行歸納和推理。

4、在解決問題時,進行系統的思考,并能有效說明結論的合理性。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及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方法,能根據理解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2、熟練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并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3、認識比和百分數,增強數感。

4、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能力。

四、教改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他們提供更多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技能及思想方法,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2、教學內容需現實、有意義且富有挑戰性,以便學生主動參與觀察、實驗、推測和交流等數學活動。應采用多樣的表達形式呈現教學內容,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3、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重視他們在數學活動中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增強學習信心。

4、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并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工具,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更愿意并能更深入地參與到實際的探索性數學活動中。

5、課外開展多樣化的數學活動,讓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增強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效。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新課標》為教學指導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數學教學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基本情況:

我班現有學生42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1人。大多數學生基礎薄弱,思維不夠靈活,且對學習缺乏積極性,害怕面對困難。本學期的教學重點在于轉變他們的學習觀念,提高學習興趣,克服不良學習習慣,期望在期末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位置、分數的乘法與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及數學實踐活動等內容。

分數的乘法與除法、圓、百分數等為本冊的重點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數的乘法、除法和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的乘法與除法教學在學生已學過的整數與小數的基礎上展開,旨在培養他們的分數運算能力和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分數的四則運算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至關重要,學生應當切實掌握這一基本技能。百分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對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也是小學生應具備的基礎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涉及位置和圓兩個單元。位置的教學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學習用數對表示位置;而圓的特征和相關知識則通過探索與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發展其空間觀念。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介紹了扇形統計圖。在學習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學生將學習識別扇形統計圖的特征,理解其用途,從而更好地感受到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教材通過結合分數的乘法與除法、百分數、圓和統計等知識,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安排“數學廣角”的內容,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推理等活動,體會多樣的解決問題策略,進一步體驗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勢,感受數學的魅力,促進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 理解分數的乘法和除法的意義,掌握相關的計算方法,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簡單的分數乘法與除法運算,處理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 理解倒數的概念,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 理解比的含義和性質,能夠求得比值并簡化比,解決與比相關的實際問題。

4、 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作圓;探索圓的周長與面積公式,能夠準確計算其周長和面積。

5、 認識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理解軸對稱;能夠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圖案。

6、 理解百分數的含義,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實際問題。

7、 識別扇形統計圖,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表示數據。

8、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分數的乘法與除法、圓、百分數。

教學難點:分數的乘法與除法、雞兔同籠問題。

六、教學方法措施:

1、轉變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重視過程”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知識的形成與發展。

2、在課堂上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共同探討、交流,減輕心理壓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采納開放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特定情境中選擇適當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4、增強后進生的自信心。建立自信是轉化工作的起點,需以科學手段進行指導。

5、對后進生多給予寬容,少做責備。要做到“三心”:誠心、愛心、耐心。

七、教改設想

教學方案力求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形成的過程,鼓勵多樣的算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特點。

1、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其應用意識。

分數的四則運算是小學生應掌握的基礎知識。這一知識的計算方式與整數、小數有一定的區別,且其算理較為復雜,因此學生理解和掌握難度較大。通過已有的同分母分數加法及減法的學習,加深分數除法的理解與運用。

2、注重知識的遷移與實際聯系,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應用意識。

在百分數的計算中,通常需將其轉化為分數或小數進行計算。因此對于含有百分數的實際問題,解題思路與方法基本與分數類問題相同,應結合實際例子進行教學。

3、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

在教學“位置”時,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描述方式,引導他們學習如何在平面圖上確定位置,借助豐富的生活情境幫助他們理解相關知識。

4、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培養從數學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在統計與概率方面,教學時要與以往學習的內容聯系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性,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增強其統計觀念。

5、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不僅提升學生的知識基礎,還是發展邏輯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徑。系統性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6、用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力。

通過有目的的啟發與引導,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與價值觀,促進其全面發展,使他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XX人。從上學年的知識質量檢測情況來看,學生的成績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后進生的比例仍較高。為了應對這一現狀,本學年我們將重點關注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和對優等生的引導工作,力爭全面提升合格率和優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在數與代數方面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和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學生前期學習整數和小數相關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旨在培養學生的分數運算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分數的四則運算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技能,必須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理解其意義并掌握計算方法,能夠解決簡單的相關實際問題,是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和圓兩個單元。位置的教學將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過程,理解并學會用數對表示位置;通過對曲線圖形——圓的特征進行探索,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引入扇形統計圖。在之前學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扇形統計圖,認識其特點,進一步探討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材結合了分數乘法與除法、百分數、圓、統計等內容,通過“數學廣角”的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假設方法的有效性,進一步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勢,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依據學生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以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或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享受探索樂趣與實際應用,提升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本冊教學內容包括:分數乘法、位置、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和百分數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計算方法,并能夠熟練進行簡單的計算,包括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能夠求出比值并簡化比,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征,能夠使用圓規畫圓;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與面積公式,準確計算這兩個值。

5、認識到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通過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在方格紙上使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理解坐標思想。

7、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夠進行相關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并能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逐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10、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假設方法的有效性,體驗數學的魅力,初步培養發現生活中數學的意識。

11、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自信心也隨之提升。

12、養成認真作業和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

難點:分數乘法和除法、雞兔同籠問題。

五、教學措施

1、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鼓勵多樣化的學習方法,關注學生的個體體驗。

3、豐富課堂訓練方式,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確保學生有效掌握相關內容。

5、引導學生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交流理解途徑和疑惑,鼓勵查閱資料尋找解決方案。

6、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提倡探究式與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發散思維。

7、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8、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確保每位學生能力的提升。

9、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10、結合實際與教學活動,因材施教,設計符合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基礎的教學活動,形成契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過程。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7

在今年的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六年級是學生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年,因此在知識傳授方面的教學至關重要。為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我特制定如下計劃:

一、指導思想

我將嚴格遵循國家教育政策,熱愛自己的崗位,認真負責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同時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致力于培養學生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增強學生的數感,提升他們的計算能力,發展空間思維能力,幫助他們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總人數為多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根據去年一年的教學情況來看,該班學生的學習習慣較為欠缺,因此需要在這方面加強指導。部分學生的家長均在外地務工,導致孩子由祖輩或親屬照看,這樣的狀況會對學生的學習和思想教育產生一定影響,造成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較大,因此更加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思想教育。

三、教學目標

1. 理解分數的乘法和除法的意義,掌握相關計算方法,能夠熟練進行簡單的分數乘法和除法計算,完成基本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 理解倒數的概念,并掌握如何求取倒數。

3. 理解比的概念及其性質,能夠求解比值及進行比的化簡,解決與比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 掌握圓的基本特征,能夠運用圓規繪制圓形;探索并掌握圓周長和面積的公式,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5. 了解圓是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的方法設計簡單的圖案。

6. 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掌握坐標的概念。

7. 理解百分數的基本意義,熟練進行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8. 認識扇形統計圖,能夠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來表示數據。

9. 通過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發現、提出和解決,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培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 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理解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問題解決中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11. 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 養成認真做作業和書寫工整的良好習慣。

四、方法措施

1. 認真備課,深入研究教材,確保課堂教學通俗易懂,特別關注后進生的學習需求。

2. 日常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根據后進生和優秀學生的不同情況,分別安排適合他們的練習題。

3. 加強操作性和直觀性的教學,例如在講解圓和軸對稱圖形時,采用直觀的教具和方法,提升學生的空間認知能力。

4. 增加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 強化能力培養,特別是在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和遷移類推等能力方面,讓學生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探索學習的規律,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五、教學進度安排(略)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8

一、教學內容

本冊的教學內容共分為五個主要模塊:

(一)數與運算:

1、第一單元“整數的運算”;

2、第三單元“分數的基本概念”;

3、第五單元“小數及其運算”;

4、第六單元“簡單方程的解法”。

(二)圖形與幾何:

1、第二單元“認識角”;

2、第四單元“立體圖形的認識”;

3、第七單元“圖形的拼擺與變換”。

(三)統計與概率:第八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四)綜合應用: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五)復習與總結。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 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整數的運算規律,能夠在實際情境中正確運用加減乘除,培養他們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2. 理解分數的基本概念和性質,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數加減運算,并通過實際問題加深對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認識。

3. 學會小數的四則運算,理解小數與分數之間的關系,能夠將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小數計算。

4. 了解簡單方程的基本形式,能夠通過實際問題建立方程并求解,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 在角的認識中,理解角的基本性質,能夠正確測量和繪制角,培養空間思維能力。

6. 通過立體圖形的學習,認識并描述不同立體圖形的特點,并能夠識別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7. 在統計單元中,讓學生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掌握簡單統計圖的制作與解讀,提高數據處理能力。

8. 在綜合應用中,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本冊教材旨在突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注重與生活的聯系,努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內容安排上,鼓勵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探究,進而提升他們的數學認知。具體表現為:

1. 在數與代數的學習過程中,重視通過實例引導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注重運用生活中的例子解決實際問題。

2. 在圖形與幾何的學習中,鼓勵學生從實際出發,觀察和探索圖形的性質,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 在統計部分,強調實踐操作,通過收集和分析實際數據,提升學生的統計意識。

4. 鼓勵學生在組隊活動中進行合作與交流,提升他們的團隊意識,同時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增強自信心。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9

一、本學期本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和任務

(一)知識與技能:

1. 理解分數的運算意義,掌握分數的加減乘除計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簡單的分數運算,能夠進行基本的四則混合運算。2. 理解倒數的概念,并掌握求倒數的技巧。

3. 理解比例的含義及特性,能夠求出比值并簡化比,能夠解決一些實際應用中的簡單比問題。

4. 熟悉圓的特征,能夠使用圓規繪制圓形;探索并掌握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的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出圓的周長和面積。

5. 認識到圓是軸對稱圖形,進而理解更廣泛的軸對稱圖形;能夠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等方式設計簡單的圖案。

6. 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并能夠在方格紙上使用坐標對表示這些位置,初步理解坐標的概念。

7. 了解扇形統計圖,根據不同需求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表示數據。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 學生情況

本班共有39名學生,知識水平差距較大。優秀生的表現未達到尖端,后進生基礎較為薄弱,學習積極性不足,存在懶惰現象,部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高。少數學生在計算上不夠熟練,抽象思維能力發展滯后,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仍需增強。

2. 情感、態度

學生在課堂紀律上較好,學習習慣也較為良好,然而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一些學生因學習不順利而對數學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參與,邊教新知識,邊幫助他們鞏固舊知識。

部分學生早已進入青春期,在教學過程中需尊重他們對獨立的追求,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提升數學學習的效果。

(二)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 深入理解本冊教材的內容,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制定完整的學期教學計劃,確保每節課都能扎實進行。

2. 繼續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工作重點。

3. 加強學生的錯題訂正工作。

4. 關注學習較為薄弱的學生,并在課后給予個別輔導。

5. 以學習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

三、教材分析與措施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遵循一系列教育學和心理學原則,力求使教材結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繼續延續之前實驗教材的風格與特征。其特點包括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體驗、強調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解題策略的多樣化以及倡導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同時由于內容的不同,本冊教材還具有以下幾方面的顯著特征。

1. 改進分數運算的編排,體現數學教學改革的新理念,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應用意識。與整數、小數計算教學相似,分數的運算教學同樣需體現計算教學的改革理念。相較于傳統教材,本冊教材在以下幾個方面有了改進:

(1)不再單獨講解分數運算的意義,而是通過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理解運算。

(2)通過實際問題的引入,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和理解分數運算的算法與原理,將解題和計算相結合。

(3)借助操作和圖示,引導學生探索理解分數運算的算法及原理。

(4)避免文字敘述式的計算法則,簡化了算理推導的敘述和解題思路的指引,為學生探索和交流提供更多空間。

(5)調整分數運算應用問題的安排,注重培養學生使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改進百分數的編排,注重知識的遷移與實際的聯系,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意識。

3. 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教學內容,強調動手實踐及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 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逐步形成從數學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5. 有步驟地融入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通過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

7. 在學習整數和小數相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分數四則運算能力及解決與分數相關實際問題的能力。

8.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其計算方法,能夠解決簡單的關于百分數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單元:分數乘法 12周

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 3周

第三單元:分數除法 4周

第四單元:比例 6周

第五單元:圓 9周

第六單元:百分數 12周

第七單元:扇形統計圖 6周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數與形) 7周

第九單元:總復習 8周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六年級數學教學將圍繞北師大版新教材,加強教學組織與管理,努力提升教育質量。我們將以課堂教學為核心,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確保每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均衡發展,為升入中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工作目標

1、深化理論學習,引導教師深入研究教材與教學大綱,梳理知識框架與重點內容,確保課程標準的有效落實,促進高效課堂建設。

2、增強教研組的協作意識,倡導資源共享,實現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與支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加強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規范管理,嚴格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通過集體備課、聽課及評課活動落實教研組工作,推動教學研究的深入,并注重作業的布置與批改,確保作業的質量和實效。

4、在學生中廣泛開展各類學習競賽活動,激發其學習數學的熱情,增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5、持續推進課題研究,認真撰寫案例與論文,構建學習型和專業化的教師團隊。

6、積極支持學校的各項工作,確保各項任務的落實,鼓勵教師參與各類培訓,強化專業技能。

7、力爭全年級學生數學期末考試的及格率達到98%以上,優生比例高于85%。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1、常規教研:每位教師需深入學習新課標及教材要求,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2、有效課堂教學研究:教師需定期撰寫教學反思與總結記錄,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以提升自身教學水平與理論素養。

3、作業設計的研究:認真設計作業,力求與課堂訓練相結合,達到鞏固和提升學習效果的目標,確保作業質量精良、形式多樣、實效顯著。

4、課題研究:教師應將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結合,實踐所學,積累經驗,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專業技能,特別是復習課的研究與實施。

5、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學生上課集中精力、按時完成作業、認真計算的習慣,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強化,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

6、培優補差:教研組積極編寫專項訓練題,以便教師能夠精準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培優與補差工作。

7、爭取獲得“優秀教研團隊”的榮譽,鼓勵教師向《教育時空》等刊物投稿,力爭在本學期內發表多篇論文與案例。

 四、工作重點:

1、強化常規教學研究,提升教學指導水平,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

2、通過有效課堂教學的探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升。

3、切實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4、加強課題研究,推動教育教學的深入開展。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1

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負責六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共有學生95人。從整體情況來看,學生們的學習習慣良好,普遍能夠按時提交作業,并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思考。有較強的數學興趣,并具備一定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絕大多數學生在基本知識與技能方面掌握得比較扎實,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樂于參與數學活動,上課時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發言積極,作業完成及時,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數學學習表現出一定的興趣。不過,仍有個別學生存在學習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低、興趣不濃、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信心,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內容

這一冊的教材內容包括:分數的乘法、位置與方向、分數的除法、比、圓、百分數、扇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及總復習等。其中,分數的乘法與除法、比、圓、百分數等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而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則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數學探索的樂趣及其實際應用,并感受學習數學的愉悅,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中包含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比和百分數四個單元。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教學基于之前學習的整數和小數的計算,旨在培養學生的分數運算能力以及解決與分數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比的概念是在學習了除法和分數基礎上展開的,因其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也是后續學習圓周率、百分數、比例等知識的基礎。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其計算方法,可以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實際問題,這是小學生必備的基本數學能力。

在圖形與幾何部分,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圓兩個單元。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過程,理解并學會用方向和距離表示位置;通過對圓的特征及相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在統計方面,教材安排了扇形統計圖。在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基礎上,學生能夠理解和使用扇形統計圖,認識其特點,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和解決問題中的重要性,發展統計觀念。

在數學問題解決方面,教材結合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比、百分數、圓、統計等知識,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思想方面,教材不僅結合了分數乘法與除法、比、百分數、圓、統計等知識,讓學生體會、理解和掌握歸納法、類比法、演繹推理、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及統計思想等,還設置了“數學廣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推理等活動,理解和掌握數形結合思想、歸納法、演繹推理等,體會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發展學生的“四能”。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其計算方法,并能熟練計算簡單的分數運算,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及性質,能夠求比值、化簡比,并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征,能夠用圓規畫圓;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與面積公式,并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5、能夠用方向和距離表示位置,初步理解坐標思想。

6、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熟練進行相關計算,并能夠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實際問題。

7、認識扇形統計圖,能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以及運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數學的意識,初步具備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10、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升學習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書寫、作業整潔的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分數乘法和除法、比、圓、百分數等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

2、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初步培養數學思想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熟練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并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使學生理解分數乘、除法及百分數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并靈活解決相關問題。

3、通過數與形結合的方式分析問題,從而領悟數形結合的思想,理解極限思想。

五、教具學具準備

圓形紙板、圓規、介紹圓面積計算公式的工具、媒體課件、投影儀。

六、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及網絡資源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與形象性,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2、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及數學思想與方法,積累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認真備課,深入研究教材,做到課堂教學通俗易懂;注重操作性與直觀性,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平時的練習和作業有針對性,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5、重視單元檢測,確保單元教學質量。

6、借助線段示意圖等數形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提升分析及解題能力,特別是在較復雜的分數問題中利用方程來解決,化繁為簡。

7、多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端正學習態度,確保作業書寫質量,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

8、利用學生熟悉、感興趣且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吸引他們,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各種數學活動,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

9、加大對后進生和優秀生的關注,通過激勵與表揚的方式促進他們的競爭意識,使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對后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注,作業做到面批面改,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七、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

周次

起止時間

教學內容

課時

備注

8月31日至9月4日

分數乘法

2課時

9月7日至11日

分數乘法

4課時

9月14日至18日

分數乘法

4課時

9月21日至25日

分數乘法單元檢測

4課時

9月28日至10月2日

位置與方向

2課時

國慶放假

10月5日至9日

位置與方向及分數除法單元檢測

4課時

10月12日至16日

分數除法

4課時

10月19日至23日

分數除法

4課時

10月26日至30日

分數除法單元檢測

4課時

11月2日至6日

4課時

十一

11月9日至13日

單元檢測及期中復習考試

4課時

十二

11月16日至20日

圓的認識與周長

4課時

十三

11月23日至27日

圓的面積

4課時

十四

11月30日至12月4日

圓的面積及扇形面積的整理與復習

4課時

十五

12月7日至11日

單元檢測

4課時

十六

12月14日至18日

百分數

4課時

十七

12月21日至25日

百分數

4課時

十八

12月28日至1月1日

百分數單元檢測

3課時

元旦假期

十九

1月4日至8日

扇形統計圖及節約用水

4課時

二十

1月11日至15日

數學廣角:數與形期末總復習

4課時

二十一

1月18日至1月22日

期末總復習與考試

4課時

八、后20%學生幫扶措施

班級中后20%的學生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缺乏學習信心,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接受能力較弱,學習興趣不高,作業完成的速度慢且質量不高。有些后進生的父母因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導致孩子貪玩、懶散。而另一些后進生則因和年長的爺爺奶奶同住,受限于他們的文化水平,無法獲得有效的學習督促,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

根據以上分析,制定針對后進生的轉化措施:

1、注重與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從小事入手,逐步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態度。

2、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輔導計劃,并按照計劃安排輔導時間。

3、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做好知識的構建與能力訓練的輔導。

4、幫助學生補習缺失的知識與能力,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5、采用合理的評價語言,激勵學生體驗成功,增強學習自信。

6、建立輔導小組,確保輔導工作順利進行。

7、多與家長溝通,共同關注后進學生的學習。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2

一、教學內容:本冊教材共設計了10個單元。

“數與代數”領域:數的認識:學習百分數的概念;

數的運算:分數的乘法、分數的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策略;式與方程:方程的應用;比和比例:了解比的基本知識。

“空間與圖形”領域: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性。

“統計與概率”領域:事件的可能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表面積的變化、大樹的高度計算、普及率的計算。

二、教材分析:

方程:挑選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真實素材,以突出實際問題的等量關系。繼續運用等式性質解方程,重視培養學生自我檢驗的意識與習慣,并層次分明地組織練習。

長方體與正方體: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組織活動探索長方體的特征。通過抽象圖形,修正表象。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現正方體的性質。在具體操作中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準備充分,突出實物與展開圖之間的對應關系。通過變化發現共同規律,聯系生活實際,自主探索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比較和交流,明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式,逐步引入體積與容積的概念,感受其實際意義。在觀察、比較和推理中,自主發現體積單位之間的關系,實踐活動“表面積的變化”旨在引導學生發現表面積的變化規律。

分數乘除法:分數乘法的教學應強調三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循序漸進地組織分數乘法的探索活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為分數除法的學習做準備,適當安排教學內容,提升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利用直觀圖示幫助理解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通過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分數除法實際問題,建立分數乘除法的聯系。設計合理的練習以促進學生的發展。

認識比:結合已有的知識理解比的意義,增加探索的空間,自主發現比的基本性質。幫助學生理清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引導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以提高實踐能力和數學素養。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結合實際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運算律遷移到分數中,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發展解題能力。合理把握教學要求,為分數除法的實際問題做好準備。借助線段圖理解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加強不同類型的練習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解題思路。

解決問題的策略:從熟悉的問題情境入手,激發探索意愿;通過示意圖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鼓勵學生從不同切入點提出假設并找到問題答案,感受解決問題的策略;重視檢驗過程,培養自我檢驗的習慣。

可能性:在實際問題情境中,結合游戲規則公平性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探討計算事件發生可能性的方法。

認識百分數:結合具體情境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探索百分數與小數、分數之間的互相轉化方法,運用百分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經歷調查活動的完整過程,學會數據的收集、整理、加工和描述方法,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方程,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思想與方法,增強使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探索分數乘除法計算方法,加深對乘除法意義的理解和形成必要的計算能力,從而提升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操作、試驗和觀察等活動,讓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逐步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經驗。

3.讓學生熟悉分數的含義,初步掌握在具體情境中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可能性的方法,并能根據給定的可能性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3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涵蓋了以下幾部分內容:整數加減法,乘法,除法,面積與周長,圖形的性質,數據分析,應用題。

整數的四則運算、面積與周長的計算以及圖形的性質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部分,這一冊教材安排了整數加減法、乘法、除法三個單元。通過對整數四則運算的學習,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能力,并能夠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四則運算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必要基礎,務必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掌握。

在空間與幾何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圖形的性質和面積與周長的計算。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接觸到基本圖形的特征,本冊將通過更深入的探索,幫助學生建立對幾何圖形更加系統的認識,促進空間想象力的發展。

在數據處理方面,本冊教材包含了簡單的數據分析與應用題。在學習如何整理和分析數據的基礎上,能夠理解數據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鼓勵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加深對數學的理解。教材結合了四則運算和數據處理的知識,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本冊教材設計了幾個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他們的數學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樂趣與應用。

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理解整數加減、乘除的意義,掌握計算方法,能夠熟練進行簡單的四則運算。

2、理解整數與負數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負數運算。

3、掌握圖形的基本性質,了解常見圖形的特征,能解答相關的簡單問題。

4、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計算方法,并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5、理解數據的整理與分析,能夠簡單描述和解釋數據。

6、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題,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學重點:

整數的四則運算、圖形的性質與面積周長的計算。

四、教學難點:

應用題的解決與數據分析。

五、班級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本班共計3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5人。

2.雙基掌握情況:大部分學生對整數的運算已有一定的基礎,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計算和解決問題。

3.學生學習習慣:絕大多數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能夠合作學習和討論,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4.學困生情況:部分學生對數學仍有畏難情緒,學習態度不夠積極,特別是在應用題解答時遇到困難。

六、教學改革措施:

1、轉變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他們在實踐中探索和發現。

2、鼓勵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互動交流,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3、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激勵學生選擇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他們的靈活思維。

4、設計有層次的練習,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5、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實際案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七、后進生轉化措施:

1、提升后進生的自信心,使用積極的引導方式。

2、對后進生采取包容態度,多給予鼓勵和支持。

3、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4

隨著寒假的結束,新的學期已經到來。我繼續擔任六年級數學的教學工作,現將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數學教學計劃制定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含的位置、分數的乘法與除法、圓形知識、百分數、統計以及數學實踐活動等內容。

分數的乘法與除法、圓形的相關知識以及百分數是本冊的重點部分。

教材設計結合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多個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現實情境中的探究活動,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增強他們的數學實際運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 理解分數乘法與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計算方法,能夠熟練地進行簡單的分數乘法與除法計算,并進行簡單的混合運算。

2. 掌握倒數的定義及求法。

3. 理解比的概念及性質,能夠求解比值和簡化比,解決與比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 理解圓的特征,能夠使用圓規繪制圓形,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與面積公式,并能準確計算相關值。

5. 認識圓是軸對稱圖形,能夠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設計簡單圖案。

6.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理解坐標概念。

7.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夠熟練進行與百分數相關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8. 了解扇形統計圖的基本知識,能夠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來表示數據。

9. 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逐步培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 理解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并運用假設的方法有效地解決問題,感受數學的魅力,初步培養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12. 養成認真完成作業、保持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分數的乘法與除法、圓的相關知識、百分數。

四、教學難點:分數的乘法與除法、雞兔同籠問題。

五、班級情況分析:

1. 基本情況:本班共有23名學生,男生12人,女生11人。

2. 學生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與學習習慣,課堂上積極參與學習,能夠有效合作,分工明確。學生能夠主動收集、交流學習信息,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尊重他人的意見,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實踐并能夠自我評價與修正。

3. 學困生情況:少數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對數學缺乏興趣,學習態度消極,課堂參與度不高,作業完成不及時,尤其在應用題和數量關系分析上遇到困難。也有些學生聰明但不夠勤奮,導致成績不理想。

六、教學改革措施:

1. 教學方法轉變。應將“重視結果”的教學理念改為“重視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生成的過程。

2. 在課堂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和互動,以此減少心理壓力,激發他們的主體性,培養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3. 增強數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他們意識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激發他們對數學的熱愛。

七、學困生轉化措施:

1. 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樹立信心是轉化工作的關鍵,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來進行指導。

2. 對學困生要多給予寬容,盡量少責備,做到“三心”:誠心、愛心、耐心。

3. 重視與學生家庭的溝通,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5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所教授的六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基礎,他們的思維方式開始從具體形象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能更深入地理解周圍的事物,開始用歸納和概括的方法來認識問題并解決問題。這為本冊教材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六(1)和六(2)班共計94名學生,其中男生53人,女生41人。整體來看,這兩個班的學習氣氛較為濃厚,班級的集體觀念也較強。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聽講,積極發言,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作業按時完成。然而,也有部分學生基礎較薄弱,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上面臨一定的挑戰。本學期的數學教學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落實,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實施因材施教的方法,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分數的乘法和除法、位置與方向、比、圓、百分數、扇形統計圖、數學廣角以及總復習等。其中,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比、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而兩個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則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比和百分數四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掌握整數和小數相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他們進行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以及解決與分數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比的知識則是在學習了除法和分數之后進行的,因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也是后續學習圓周率、百分數、比例等知識的基礎。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同樣應用廣泛,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和掌握其計算方法,以及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實際問題,都是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

在圖形與幾何方面,教材引入了位置與方向、圓兩個單元。通過豐富多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過程,理解并學會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位置;通過對圓的特征和相關知識的探索,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以促進他們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教材安排了扇形統計圖。在之前學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學生學會識別扇形統計圖,理解其特點,并進一步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和問題解決中的重要作用,發展統計意識。

在解決數學問題方面,教材整合了分數乘法和除法、比、百分數、圓、統計等知識,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思想方面,教材通過引入多種數學思想方法,比如歸納法、類比法、演繹推理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和推理等活動,理解和掌握這些思想方法,體會運用數學思想解決問題的有效性與優越性,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旨在使學生:

1. 理解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意義,掌握相應的計算方法,能較為熟練地進行簡單的分數乘法和除法計算,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 理解倒數的概念,并掌握計算方法。

3. 理解比的意義及特性,會求比值和簡化比,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 掌握圓的基本特征,能用圓規繪制圓形,并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能準確計算相關的實際問題。

5. 能運用方向和距離來描述位置,初步理解坐標的思想。

6.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夠熟練進行相關的計算,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實際問題。

7. 認識扇形統計圖,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來表示數據。

8. 體驗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認識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9.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分數的乘法與除法、比、圓、百分數等是本冊的核心教學內容。

2. 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培養數學思維和問題解決的方法。

教學難點:

1. 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能夠熟練地進行簡單分數乘法和除法計算,掌握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2.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和除法、百分數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靈活解決相關問題。

3. 通過數與形結合來分析思考問題,從而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體會極限思想。

四、后20%學生的情況分析和轉化教學措施

后進生的特點主要有:

1. 自卑感強。

學習成績較差的后進生,往往因為長期受到批評,和同學間存在距離感,心理上容易產生自卑感。

2. 逆反心理較強。

一些紀律差或成績波動的后進生,容易對老師的干預產生抵觸情緒,且在受到阻礙時會表現出不滿或反抗。

3. 學習成績薄弱。

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后進生,他們可能因為屢次犯錯而失去對學習的熱情,從而形成學習成績不佳的局勢。

后進生的轉化措施:

1. 尊重差生的自尊心。

每個學生都有自尊心,特別是后進生。教師在教育中應關注他們的優點與長處,而非一味批評缺點,避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2. 激發差生的學習動機。

差生往往具有一些特長和能力,教師應發現并利用這些特長,激勵他們積極向上,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和支持。

3. 重視與家長的溝通。

教育工作者應定期與后進生的家長聯系,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五、優秀生的情況分析及提升措施

班級中的優秀生對數學學習充滿熱情,上進心強,基數學科基礎扎實,具備良好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大多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善于提問,課后能及時完成作業,且作業質量較高,書寫規范。他們在班內能夠互相幫助,合作學習,主動為學困生提供支持。

優秀生的提升措施:

對優秀生不僅要肯定他們的優點和成就,還需嚴格要求,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并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他們更快進步。在班級內樹立優秀生的典型,能夠激勵其他同學也積極向上。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6

 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班目前有學生45人。從整體來看,學生的學習習慣較為良好,能夠按時完成作業,但在數學學科上興趣較為欠缺,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提升。優秀學生并不多,中等及中下生占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普遍偏弱,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強。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涵蓋以下主要內容:分數的乘法、位置與方向、分數的除法、比的計算、圓的相關知識、百分數、扇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期末復習等。

 三、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網絡資源等,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2、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理論與實踐,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致力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輕松與快樂,從而實現由“學會”向“會學”的轉變,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及效率。

3、教師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課、授課和批改作業,以積極認真的態度感染學生,提高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注重單元檢測,把握單元教學的關鍵環節。

5、加強對優生和后進生的培優輔差,使用激勵和表揚的方法鼓勵學生競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應的發展。對后進生給予更多關心,在課堂上多提問,課后多關注,作業做到面批面改,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進而提升全班的教學質量。

 四、教學目標:

1. 理解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意義,掌握其計算方法,能夠熟練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并完成一些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 理解倒數的意義,并掌握求倒數的技巧。

3. 理解比的概念和性質,會計算比值并進行簡化,能夠解決與比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 掌握圓的特征,能夠使用圓規繪制圓,并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與面積公式,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5. 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能夠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圖案。

6. 能夠在方格紙上用坐標表示位置,初步理解坐標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熟練進行與百分數相關的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8. 認識扇形統計圖,根據需求選擇適合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 體驗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 領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掌握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并運用其有效解決問題,感受數學的魅力,樹立發現生活中數學的意識,初步培養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11. 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對數學學習的自信。

12.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規范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 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比的計算、圓與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

2. 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初步培養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1. 深入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熟練計算簡單的分數乘法、除法,進行基本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除法及百分數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靈活應對問題。

3. 通過數與形的結合分析問題,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極限的意識。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7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班級共有學生60人。由于是新接手這個班級,對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還不夠了解,開學初的幾天內我進行了一些初步的觀察。大部分六年級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學習,抽象思維能力有所增強,基礎知識較為扎實,具備一定的數學學習能力。然而,班級中也有少數學生的基礎較差,行為習慣不佳。由于部分學生是從其他班級轉來的,他們在學習態度上存在問題,缺乏對數學的興趣,學習時表現被動,上課不專心,作業常常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上面臨困難,作業錯誤率較高。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將重點關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通過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幫助他們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以提高他們的成績。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內容主要包括:

1. 數與代數:包括分數的乘除法及其意義、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比的基本概念及性質、百分數以及運用假設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2. 空間與圖形: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3. 實踐與綜合應用:涉及正方體表面涂色的相關問題、樹葉中的比,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應用。

三、教學目標:

1. 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使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及其展開圖,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計算,了解體積和容積單位的換算,增強空間觀念,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2. 使學生理解分數的乘除法及其計算方法,能夠運用分數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并初步掌握分數連乘連除,認識倒數,體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3. 理解比的意義及各部分名稱,掌握求比值、比的性質和簡化比的方法,能夠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推理能力。

4. 確保學生理解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方法,能解決稍復雜的分數計算問題,感受數學知識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習信心。

5. 學會用替換(置換)、假設等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明確解題思路,培養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6. 初步掌握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概率,能夠根據概率設計活動方案,增強數感。

7. 理解百分數的含義,學會百分數與小數、分數之間的轉換,并能運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

8. 養成認真做作業和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具體措施:

1. 深入研究教材,掌握重點與難點,做好每一節課的準備,確保充分備課。

2. 利用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素材吸引他們的注意,讓他們積極參與各種數學活動,提高學習效果,激發學習興趣,增強信心。

3. 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吸取他人優點,提升自身教學水平。

4. 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習慣的培養,為學生的未來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5. 強化計算教學,該部分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引導學生探索并理解基本計算方法,通過練習幫助學生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6. 增強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發展空間觀念。

7. 增加實踐活動,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8. 加強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重點提升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提煉、判斷推理和遷移類推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8

一、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本班共有40名學生,男生22名,女生18名。他們來自各個地方,大家在學習和生活中建立了和諧的關系。大多數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具備良好的品德和學習習慣。課堂上,他們積極參與討論,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能傾聽并尊重他人的意見,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不過,個別學生基礎知識較薄弱,對數學缺乏興趣,常常表現出被動學習的態度,上課時不夠專注,作業完成情況不理想。

2、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涵蓋了:方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表面積的計算、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比的概念、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解題策略、概率以及百分數的認識等部分。

方程方面:將真實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組織活動探索長方體的特性。

分數的乘法和除法: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出發,逐步引導進行分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

比的概念:結合學生的經驗,讓他們充分理解比的意義,增加探索的機會。

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幫助學生將整數四則運算的理解遷移到分數運算中。

解決問題的策略:引導學生從已知問題入手,鼓勵他們提出假設,并進行系統的分析和驗證,培養自我檢查的習慣。

概率:通過生活中的實例,結合游戲等情境感受事件的可能性,讓學生在實際問題解決中探索可能性的方法。

百分數的認識:通過具體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概念,在問題解決中探討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相互轉換,并掌握利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技巧。

二、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1)能夠使用等式性質解形如aX±b=c,ax÷b=c,ax±bx=c的方程,并能通過列方程解決一些需要二至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和除法的含義,熟練掌握計算法則。

(3)學生能夠進行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4)使學生理解比的定義和性質,能夠求比值及簡化比。

(5)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夠進行簡單的百分數計算,并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6)學生能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逐步積累相關的學習經驗。

2、技能目標

(1)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提升學生分析和綜合信息的能力。

(3)增強學生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4)培養學生遷移和類推的能力。

(5)引導學生探索知識之間的聯系和規律。

(6)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

(7)注意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

3、情感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初步建立數學意識。

(2)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3)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深刻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運用其概念解答相關應用題,推導計算法則。

2、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解決相關的應用問題。

3、通過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從整數乘法的數量關系出發進行分數的教學。

4、利用圖示化的方式推導分數的除法法則,結合實際問題進行講解。

5、解決分數與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問題及其應用。

6、結合已學的分數應用題數量關系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混合運算的解題方法。

7、闡明百分數的意義,解決與百分數相關的復雜應用題。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學生熟悉并感興趣的素材,吸引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自信心。

2、認真研究教材,明確本期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師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選擇適合的教學策略。

3、合理運用課本配套教材及教具,提升教學效果。

4、結合課內外的學習,促進學生在實際中靈活運用知識。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他們細致的學習態度和計算能力。

6、引入課外數學知識與方法,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課時安排

一:方程(6課時)

二:長方體和正方體(12課時)

表面積的計算(2課時)

三:分數乘法(8課時)

四:分數除法(6課時)

五:比的認識(4課時)

六:分數四則混合運算(5課時)

七:解決問題的策略(3課時)

八、概率(2課時)

九、百分數的學習(8課時)

十、復習與總結(4課時)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9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涵蓋的主要內容有:分數乘法與除法、位置、比的計算、圓的特性、百分數的應用、統計圖表、數學廣角以及實踐活動等。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年我承擔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通過上學期末的檢測結果來看,兩班學生中優秀生比例較少,而學困生相對較多。我計劃在新學年中,重點強化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及優生的指導,力求全面提升合格率和優秀率。

 三、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

1、理解分數乘法與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計算方法,并能熟練進行簡單的分數乘除法運算,能夠完成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計算。

2、理解倒數的概念,并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概念及其性質,能夠計算比值并簡化比,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基本特征,使用圓規繪制圓形;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并能正確計算。

5、認識圓作為軸對稱圖形的性質,進一步了解軸對稱圖形;能利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在方格紙上使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理解坐標的概念。

7、理解百分數的含義,能夠熟練進行相關的百分數計算,并能夠解決與百分數相關的實際問題。

8、了解扇形統計圖,能夠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形式來表示數據。

9、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0、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體驗運用假設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欣賞數學的魅力,逐步培養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11、養成認真完成作業和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

分數的乘除法、圓的特征、百分數的計算。

 五、教學難點:

分數的乘除法及“雞兔同籠”問題。

 六、教學措施:

1、創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多樣化的課堂訓練形式,強調一題多解,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

3、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確保學生扎實掌握相關知識。

4、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倡導探究式和體驗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5、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互相啟發,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6、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促進每位學生的能力進步。

7、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享受和掌握學習的方法。

8、將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和需求,設計適合的教學內容,保證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七、課時安排:

一單元:分數乘法

1、分數乘法:6課時

2、解決問題:4課時

3、認識倒數:1課時

4、整理與復習:1課時

二單元:位置:2課時

三單元:分數除法

1、分數除法:5課時

2、問題解決:3課時

3、比及其應用:4課時

4、整理與復習:1課時

五單元:比:4課時

四單元:圓

1、認識圓:2課時

2、圓的周長:3課時

3、圓的面積:3課時

4、整理與復習:1課時

六單元:百分數

1、百分數的含義和表示:1課時

2、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相互轉化:3課時

3、用百分數解決問題:9課時

4、整理與復習:1課時

七單元:統計

1、扇形統計圖:1課時

2、合理存款:1課時

八單元:數學廣角:1課時

九單元:總復習:10課時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20

 一、指導思想

遵循國家的教育方針,保持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和敬業精神,認真負責地傳授知識,并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努力培養能夠適應新時代建設需要的優秀人才。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便他們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中。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共有119名學生。從去年的教學情況來看,班級內學習氛圍較為松散,特別是作業和自習的習慣亟需加強,因此將重點關注這方面的培養。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和關心也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幾何知識,能夠理解和運用常見圖形的特征,掌握周長和面積的相關計算公式,并熟練進行計算。

2、使學生理解并認識對稱圖形,初步掌握對稱的概念。

3、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基本概念,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百分數的相關計算,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使學生掌握簡單的統計知識,能夠讀取和制作基本的統計表和圖形,增強數據分析能力。

5、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比例的相關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6、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提高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完成本冊數學教學任務的還需關注以下方面:

1、結合實際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并解釋相關的數學信息。

2、在探索圖形特征及其變化的過程中,增強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

3、鼓勵學生根據問題需要進行信息收集和整理,進行合理推理。

4、在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進行條理清晰的思考,確保結論的合理性。

 四、方法措施

1、認真準備教學,深入研讀教材,確保課堂講解通俗易懂,特別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需求。

2、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因材施教。

3、注重實踐和直觀教學,以幫助學生深化對幾何知識的理解,例如通過實際操作來學習圖形及其性質。

4、增加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

5、著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包括分析、推理、綜合與概括能力,促進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發展。

 五、教學進度安排

內容課時

(一)幾何基礎

幾何圖形的認識(上)2課時

幾何圖形的認識(下)2課時

周長與面積的計算1課時

幾何圖形的應用2課時

數學欣賞(幾何的歷史)1課時

(二)百分數的應用

百分數的基本概念2課時

百分數的計算1課時

百分數的應用問題3課時

機動2課時

(三)統計與數據分析

統計的基礎1課時

統計圖的制作與分析2課時

生活中的統計1課時

(四)比例的認識

比例的意義與應用3課時

比例的計算2課時

實際問題中的比例1課時

機動2課時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方案(北師大教材)(通用20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旗县| 德庆县| 平阳县| 商河县| 闸北区| 开封县| 大兴区| 洮南市| 舟山市| 讷河市| 昌邑市| 灵璧县| 曲阳县| 林口县| 八宿县| 安塞县| 吉安市| 五寨县| 临高县| 沁源县| 富民县| 安乡县| 新竹县| 新建县| 洛南县| 朔州市| 万盛区| 阿瓦提县| 康定县| 彩票| 霞浦县| 建湖县| 德州市| 新田县| 蓬莱市| 呼玛县| 双江| 株洲市| 驻马店市| 青阳县| 屏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