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安排方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旨在促進學生在銜接小學階段的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保持對語文的興趣。教學目標包括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主題、培養語文學習習慣和朗讀能力,提升語文素養與道德教育。教學措施強調課堂教學的整合性、開放性、互動性和活動性,通過多樣的教學手段和靈活的課堂組織形式,增強學習的吸引力。實施“每日語文”活動,鼓勵參與語文節等學科特色活動,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備課、聽課和作業方面要求教師共享資源,認真備課,提升授課水平。對于學習優生與學困生,制定針對性輔導措施。定期進行單元測試,分析試卷以調整教學重點,注重課堂管理和家長溝通,努力創造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
最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七年級教學旨在平穩銜接小學階段,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激發對語文的興趣,指導學習方法,夯實語文基礎,力求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聽說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學習本冊書中的課文,完成本學期的教學計劃;掌握七年級(上)階段要求的生字詞音形義,并學以致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題和豐富的情感。
2、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能夠熟練使用字典和詞典,養成閱讀書籍和報紙的習慣。
3、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使其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學生的語感培養奠定基礎。
4、激勵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語文素養,在語文學習中貫穿情感和道德教育,拓寬閱讀范圍,初步培養欣賞優秀作品的能力。
三、教學措施
(一)關于課堂教學
重視教學目標的整合性。應該結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目標設計,避免傳統目標設計偏頗。
注重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讓語文課堂從單一變為綜合,從平面延伸為立體,從封閉變為開放,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第三,強調教學方式的互動性。師生應實現和諧、平等、互動的教學,師生共同學習,形成學習共同體。
第四,注重教學過程的活動性。應盡量將講解、提問轉變為多種學生自主活動,鼓勵學生通過讀、寫、說、畫、唱、演等多種形式掌握知識,融會貫通。
第五,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增強語文課的吸引力,促進認知的深化。
第六,課堂組織形式要靈活。鼓勵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
第七,教學評價要多元化。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機制,全面評估學生的語文素養,課堂點評要細致、有效。
(二)關于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
1、推行“每日語文”活動,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每班必開展,具體做法包括:
①、準備讀書筆記本,記錄學習內容;
②、提前布置每日語文內容,確保不影響其他預習工作;
③、具體內容涵蓋成語或名言學習、故事講述、詩歌欣賞、新聞介紹、成語解說、隨筆寫作及課堂提問等,確保活動在課堂內3分鐘完成。
2、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科特色活動,如書法比賽、朗誦比賽等,推介優秀作品,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3、組織學生參加語文教研組主辦的“學生語文節”,鼓勵有特長的學生共同策劃語文晚會,形成組織網絡。
4、積極參與創建墨香班級、書香班級,增強校園文化,規范書寫,引導學生多讀文學經典,提升文化修養,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三)關于備課、聽課和作業
1、堅持共享教學資源,認真參加集體備課,確保備課充分,每個課時由各組成員共同參與,做足教學準備。
2、老師需按要求認真編寫教案,尤其是新教師需寫詳案,注重教學反思,提升授課水平。
3、鼓勵教師開放課堂,積極聽課,確保每位老師每學期不少于35節的聽課量,認真記錄,吸收經驗,改進不足。
4、作業由備課組統一安排,包括每日語文、預習作業、學案、作文、練字等,必須及時批改和反饋。
(四)關于提優補差
1、重點關注學習優生與學困生的差異,針對性地開展輔導,課堂上給予他們學習機會。
2、鼓勵優生帶動學困生,分享學習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對潛能生需引導其重復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態度和積極性上加大努力。
4、激勵優生參與創新活動,鼓勵投稿,成立文學社,舉辦讀書寫作活動,通過多樣的形式提升其學習興趣。
(五)關于考試
1、每單元結束進行單元測試,考察以基礎知識為主,結合中考要求。
2、學校安排期中和期末考試,可能會有抽測。
3、實施流水改卷,保證閱卷任務的圓滿完成。
4、考試后進行試卷分析,找出不足,及時調整教學重點。
(六)關于其他
1、認真準備開學的第一節語文課,明確學習要求,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2、建立班級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
3、上課過程中多表揚,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4、加強與家長溝通,注重課堂管理,及時處理違紀現象。
5、盡量克服語文課枯燥,努力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
6、注重復習,采用多種方式提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