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程教學安排
這套新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注重整合閱讀、寫作、口語交流和綜合性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基礎語文能力與個性發展相結合。教材強調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個體差異,尊重自主性,引導他們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在教學目標方面,學生需掌握生字、朗讀技巧和基本寫作技能,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愛國情感和對母語的熱愛。教學措施包括強化學習習慣、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更新教學方法、指導朗讀技巧、建立合作小組、鼓勵廣泛閱讀和進行定期寫作練習。教學進度詳細安排了各周內容,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和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教材特點
這套新版教材在每個單元的末尾設計了閱讀、寫作、口語交流以及綜合性學習的模塊,使得語文學習能夠與實際活動密切結合,突出教材的整合性,避免生硬的知識灌輸。通過整合閱讀、寫作、口語交流和綜合性學習,基礎語文能力的培養與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人格塑造得以有機結合。
教材在內容構建上強調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練習設計上,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他們在閱讀中自主發現與解決問題。教材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鼓勵他們在互助中進行學習。
二、教學目標:知識的掌握與運用
1、掌握七年級上冊所需識記的生字,包括字音、字形和字義。
2、學習有效的朗讀技巧,關注語氣的停頓與轉折,情感的表達,為學生的語感培養打下基礎。
3、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內容與結構,同時閱讀大量課外書籍,提高對文字的敏感度和文本理解的深度,感受文本的情感。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邊讀邊圈點、敢于提問和積極發言的習慣。思想品德方面,通過語文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激發他們對母語的熱愛,促進其良好人生觀的形成。鼓勵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積極開發他們的創新能力與精神。人文素質方面,培養學生文明得體地交流的能力,能夠完整生動地描述見聞,并將課本所學融入生活,提高文化品位。
三、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進行必要的入學教育,明確學習要求與方法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有效方式,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2、創造輕松活潑的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體會生活智慧,開啟愉快的語文學習之旅。
3、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結合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果,并及時反思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4、進行朗讀技巧的指導,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流利、正確且有感情地朗讀。可以組織課外朗讀比賽或演講比賽,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5、建立學習合作小組,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優秀學生幫助成績較弱的同學,共同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
6、鼓勵學生閱讀廣泛的課外讀物,撰寫讀書筆記,并在課堂上與 classmates 分享學習體會,進行交流。背誦名篇名句并進行默寫。
7、利用早自習時間進行必背內容的復習或課文預習。
8、每日布置一定量的書寫作業。
9、每周安排一大一小的作文練習,循序漸進,扎實訓練。
四、教學進度設置
周次 時間 內容 課時 備注
一 9.2—9.6 散步 2
秋天的懷念 2
二 9.9—9.13 羚羊木雕 2
散文詩兩首《金色花》 2
散文詩兩首《荷葉 母親》 2
三 9.16—9.20 《世說新語》兩則 3 中秋節假
四 9.23—9.27 寫作:從生活中學習寫作 2
我的老師 2
再塑生命的人 2
五 10.1—10.7 國慶長假
六 10.7—10.11 我的早年生活 2
王幾何 2
七 10.14—10.18 《論語》十二章 3
寫作:說真話抒真情 2
八 10.21—10.25 綜合性活動:漫游語文世界 2
秋季田徑運動會
九 10.28—11.1 春 3
濟南的冬天 2
十 11.4—11.8 風雨 2
期中考試
十一 11.11—11.15 秋天 1
古代詩歌四首 3
寫作:文從字順 2
十二 11.18—11.22 紫藤蘿瀑布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2
蟬 1
十三 11.25—11.29 貝殼 1
在山的那一邊 1
雖有嘉肴 2
十四 12.2—12.6 寫作:突出中心 1
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 1
化石吟 1
看云識天氣 2
十五 12.9—12.13 綠色蟈蟈 1
十六 12.16—12.20 月亮上的足跡 1
河中石獸 2
十七 12.23—12.27 小圣施威降大圣 2 元旦放假
十八 12.30—20xx.1.3 皇帝的新裝 2
女媧造人 1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1
十九 1.6—1.10 寓言四則 4
期末復習(一)
二十 1.13—1.17 期末復習(二)
二十一 1.20—1.24 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