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績效工資發放方案實施細則(通用2篇)
教師績效工資的實施方案不僅是對教師工作的肯定,更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舉措。通過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我們能夠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促進其專業成長,同時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持。此方案的成功實施,需依賴于透明、公正的評價標準與充分的溝通機制,確保每位教師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中,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教師績效工資發放實施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制定科學合理、易于執行的教師績效工資實施方案,旨在激勵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積極投身于工作,推動學校的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二、分配原則。
1、堅持“激勵先進,促進發展”的原則。績效工資的分配主要依據教師的工作績效考核結果,倡導多勞多得、優勞優酬,激勵優秀,推動學校的整體發展。
2、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確保整個過程透明,接受教師的監督與反饋。
3、堅持“統籌兼顧,適度傾斜”的原則。獎勵性工資將向表現突出的教師和班主任傾斜,兼顧老教師的貢獻,確保中小學之間相互調節,做到合情合理、科學規范。
三、分配辦法及實施步驟。
(一)確定特殊崗位津貼。
1、班主任津貼:
按照每人每月80元的標準,分為平行班和實驗班兩個梯隊,通過班主任的量化積分排名,分為三個檔次,即90元、80元和70元,每月津貼總和調平。此項由政教處負責。
2、領導崗位津貼:
按照副校級80元每月,主任70元每月,副主任50元每月的標準,同樣計算5個月,并根據各領導的工作表現進行檔次劃分,每月浮動幅度為10元,由校長組織部分教師進行評議。校長的績效工資將由教育局考核。
(二)計算人均總工資。
人均績效工資=(參與人員績效總和——班主任津貼總和—領導津貼總和)/參與人數(記為w)。
(三)分別計算不同類別人群的績效工資。
1、58歲以上教師的工資:此類教師作為特殊人群,績效工資不參與績效考核,直接得到人均績效工資。
2、后勤人員績效工資:由于后勤人員未參與教學工作或參與程度較小,無法制定統一標準,因此單獨考核,按后勤人員人均績效總額包干,由校委會根據后勤人員的工作表現進行評分,分為高、中、低檔次。
3、代課人員的績效工資,嚴格來說,代課人員不參與績效工資分配,但學校可以考慮給予適當補償,補償金額不得高于往年標準。
4、中心校人員的績效工資不納入此項考核。
5、其他未分類人員統稱為教學人員。
(四)教學人員的考核辦法。
1、教學常規:
按人均績效工資的10%計算,實行扣款制。按教學常規檢查要求,檢查不達標時,缺備課每節次扣5元,作業不達標每次扣10元,監考缺席每堂扣30元,閱卷未按要求完成扣50元,實行累計扣款,直到扣完為止。此項由教導處提供依據。
2、考勤:
按人均績效工資的20%計算,仍實行扣款制,分為三類:一是坐班考勤。每次未簽到扣5元,累計扣完為止。二是會議考勤,每次缺席扣20元,遲到扣5元,事假扣5元,亦實施累計扣款。三是上課考勤,每次缺課扣30元,遲到扣10元,扣完為止。此項由教導處提供依據。
3、工作量:
按人均績效工資的30%計算,臨時性工作補貼,如臨時代課,每節3元,由教導處統一管理。還包括臨時性抽調的其他大型工作補助,由校委會決定。工作量計算按照學校的教學資金分配方案,早晚自習及輔導不計入。學期按20周計算,每超出一點補3元,低于一點扣2元,不足的錢用考勤和常規教學的扣款來彌補,若仍不夠,學校另行補助,有結余則平均補給所有教學人員。
4、教學成績:
按人均績效工資的40%計算,先核算特殊貢獻獎,由教導處統一管理。
(1)教師在四優評比獲獎,計算本學期的論文獎、教案評選及新聞報道發表:省級150元、市級80元、縣級50元;講課比賽獲獎的省級及以上300元、市級150元、縣級100元;教師獲得模范榮譽的市級及以上150元、縣級100元。
(2)輔導學生獲獎:只計本學期,以文件或證書為準,國家級每人次50元,省級40元,市級30元,縣級10元,縣二級5元,縣三級無獎勵。涉及三科聯賽的綜合名次可重復計算。
最后核算教學成績,取期中、期末考試的成績,采用學校的積分制度,期中占40%,期末占60%。亦可依檔次劃分,第二名保本,第三名扣100元,第一名獎勵100元。
教師績效工資發放實施方案 篇2
一、實施理念
依據相關政策及我校實際情況,在上級部門核撥的績效工資總額內,重點推動聘用制和崗位管理,以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安排,建立符合本校特色的分配激勵機制,激勵全體教職工積極投入工作。
二、分配原則
1、堅持按勞分配、注重效率,兼顧公平的原則。以責任和業績為依據,多勞多得,表現優異者獎勵優厚,適當擴展分配差距,特別向一線教師、骨干教師及表現突出的教師傾斜。
2、統籌考慮本校各類人員的績效工資分配,科學設計,形成符合學校實際的激勵機制。
3、始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分配過程全程透明,分配方案在學校教代會討論通過后實施,確保教職工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三、管理機構
學校成立績效工資分配工作領導小組(名單附后),小組成員包括校領導、中層管理人員、工會及教師代表,負責教師工作量、工作業績的評估,以及績效工資的分配、發放和相關解釋,全力保障績效工資的公平、公正發放。
四、發放對象
本校在職在崗的正式教師。
五、績效工資分配額度及構成
1、績效工資分配額度
此次新增的工資性津補貼定為月人均400元,作為學校績效工資的分配額度,由學校自主決定。
2、構成部分
績效工資包含工作量(任務)補貼、管理崗位(責任)補貼及業績獎勵三部分。其中工作量補貼占績效工資的60%,管理崗位補貼占20%,業績獎勵占20%(其中的2.5%用于學區統籌)。
六、績效工資實施細則
(一)工作量補貼的分配
1、核定工作量的基本依據。
(1)按照閩教人[87]104號文件規定計算教職工正常工作量。
(2)依據教學計劃及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任務和課堂教學基本要求。
(3)結合學校的實際工作內容。
2、課時量補貼
a、每學年,學校教導處依據實際情況對教師的課時量進行統籌分配,依據不同崗位制定不同的工作量標準。
(1) 根據閩教人[87]104號文件,小學專任教師的每周授課時數不得少于18節。
(2) 履行實職的中心校正職校級領導每周任課時數不少于4節,副職校級領導不少于6節,其它任實職的學校中層干部、中心校財務人員每周任課時數不少于8節,中心校生管、圖書管理員(計生專干)每周任課時數不少于10節,視為滿工作量。
(3) 其他科任教師的課時量根據全校平均課時量,由校務會議決定周課時量。其中,語數包班教師遞減4節,數學跨班遞減2節,英語跨校遞減2節,教研組長遞減1節(享有管理崗位補貼的不再遞減)。
b、課時量補貼:完成規定周課時量的教師,每人每月補貼110元;若低于規定周課時量,少1節每月扣10元;若高于規定周課時量,每超1節每月獎勵10元。